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3日 星期一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

    核心价值观凝练的思维四结

    作者:沈壮海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3日 11版)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下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课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如何凝练?如何概括?如何表达?在这些基本问题上,研讨中的共识虽然越来越多,但仍未完全达成。这既与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本身的极其丰富性有关,也与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思维方式有关。增进共识,需要解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一些思维之“结”。

        依据之结

        在讨论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关于到底依据什么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问。主张“回到”马克思者有之,主张“深入”社会主义历史深处者有之,主张立足社会主义当下实践者也有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样,反映着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导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与此相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概括,应当深入到有机统一着的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制度之中获得其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多样展开,又要求我们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既要关注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初文本,更要着眼其创新发展;既要关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更要着眼其当下现实;既要关注社会主义制度的多样展开,更要着眼其中国形态。仅从某一方面的出发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依据,显然不尽准确。

        尤其应当认识到的是,我们所要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发展主题、历史使命相呼应。对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不能忽视“社会主义”的规定,也不能忽视“当代中国”的要求。

        特色之结

        我们所要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体现自身的特色。但如何体现特色,也需要我们仔细研酌。在不同思想文化猛烈激荡、价值之战从未停息并且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必须警惕各种居心叵测的价值渗透,坚定对社会主义价值本性的持信,有效维护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安全。

        在激烈而复杂的价值观的较量中,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既极力将一些本属于人类社会普遍价值追求的东西“据为己有”,又极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益为这些价值“赋义”,同时极力将自己赋义的这些价值美化为人类价值的制高点并向全球传播扩张。自我标榜性独占—赋义—美化—扩张等,共同构成了西方价值渗透策略的完整链条。与此相应,反对西方价值渗透,我们应当打破西方世界对一些人类社会普遍价值追求的垄断与独占企图,及其对按自己愿意与利益“赋义”的这些价值观的扩张,而非简单否定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价值追求。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比,是在‘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步”的论断,既肯定了资本主义较封建主义的进步性,也昭示我们,“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的道路并不终结于资本主义。此外,一种价值理念,曾为资产阶级所用,并不表明其为资本主义所独有。

        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本属于人类社会普遍追求、且社会主义较资本主义更有进步的东西拱手让给西方,供其垄断性赋义并肆意推销,而是要理直气壮地确立、宣扬马克思主义赋义的这些价值追求,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上。

        核心之结

        时下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讨论,似乎处在“核心性期待”与“全面性期待”的矛盾之中。“核心性期待”渴望所凝练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全面性期待”渴望所凝练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全面地表达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表述方案,人们或感其“核心性”不强,或叹其“全面性”不足。

        解开“核心性期待”与“全面性期待”的这种复杂纠结,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丰富性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开放性。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多维展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目标、任务、使命的多态共存,如此等等,必然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丰富性。发展、进步、民主、平等、和谐、文明、富强、改革、创新、和平、友爱、诚信、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等等,这些讨论中纷纷涌现的价值观,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丰富性的具体体现。

        而所有这些价值追求,都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所需要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开放的思维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在选择一些核心价值观重点概括、阐述以增进人们基本价值共识的同时,也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性存在及其意义,而不能将“所凝练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等同“社会主义所应有的所有核心价值观”,从而留足人们从不同角度、层面探讨、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阔空间。

        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对核心价值的认识与理解都是共识性与多样性并存的。在美国,有学者将其核心价值观概括为“自由、平等和自治”,但同时也指出“美国信条……还包括其他的原则”;还有学者提出要在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和正义”在内的美国价值的“清单上……再添上三种价值:宽容、谦逊、信仰”……诸如此类的文献还有很多。所以,谈到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时,亨廷顿坦言:“美国信念的价值观是什么?汗牛充栋的研究都会列出子丑寅卯,但所有的分析都提到了下列核心政治价值: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民主、宪政下的法治。”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同样应当处理好共识性与丰富多样性的关系。

        逻辑之结

        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中,还有不少人非常关注所概括出的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之“结”,有两种表现:一是“对应观”,一是“结构观”。

        “对应观”强调所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与某种内容有逻辑对应关系——有主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基本内容对应者,有主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四个方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应者,也有主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四个方面对应者。如果所凝练出来、且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上述有关方面恰好形成某种对应关系,我们无须排斥,但是,我们应当破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从文本到文本的机械思维方式。

        “结构观”强调所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各种价值观之间应当具有明显的“核心—非核心”主次结构关系、社会主义诸核心价值观之间也呈现出严谨的逻辑关系。如果所凝练出来、且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好呈现出某种逻辑关系,我们无须排斥,但是,我们应当破除根据预期的逻辑框架去排定核心价值观的思维方式。

        在日趋多样化的当代中国,首要的是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中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即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牢固地确立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内部区分出主次关系;首要的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地为大众所掌握,而不是让其以某种内在的逻辑紧密地自成一体。在当代中国,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实践逻辑,而不是其概括与表述的理论逻辑。

        此外,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如何接续、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简洁而又确切的表达呈现?对如此之类问题的探索,也需要解开一些思维之“结”。限于篇幅,不再赘言。

        ( 人物头像:郭红松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