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徐兆华
徐兆华,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维扬分局副政委。
徐兆华用爱心温暖需要关爱的家庭,尽最大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生活中传递温暖和爱的力量。20多年来,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5户,捐款捐物合计10万余元。
2009年,79岁的贫困孤老许铭荣临终前在病历上写下遗书,将其居住的房子和一辈子省下来的2万多元低保金全部留给徐兆华,感谢 “干儿子”13年来的关心和照顾。第二天,徐兆华将老人毕生积蓄捐给老人所在社区,设立社区爱心帮困基金。“写在病历上的遗嘱”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徐兆华不仅是孤寡老人的“干儿子”,还是女孩露露、失足青年小曾的“干爸爸”。2001年,露露母亲患病去世,继父犯罪被判刑,她成了无依无靠的可怜孩子。得知这一情况后,徐兆华主动承担起抚养责任,给露露当了9年的“代理爸爸”。失足青年小曾因抢劫被判刑,回来后找工作四处碰壁,情绪十分低落,甚至因绝望试图割腕自杀。在徐兆华的感召下,小曾不但走上正道,成家立业,还努力回报社会,拍卖了自己心爱的收藏品捐给了市红十字会作“温暖基金”。
2007年,居民孙斌和其母亲因病相继去世,留下了妻子高丽芳和一对刚满10岁还在读小学的双胞胎儿子,家里负债累累。徐兆华获悉后,与社区一道动员募集捐款1万多元送到了高丽芳家中。2009年,徐兆华得知5岁的孩子小汪患上“神经性母细胞肿瘤”,浑身疼痛,不能站立,不能走路,家庭陷入困境,他牵头组织募捐,共募集到10多万元,解决了孩子的手术费用。
徐兆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
147 袁 茵
袁茵,女,汉族,1978年2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委宣传部党务工作者。
袁茵,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姑娘,自谋职业成为优秀信息计划员,业余时间出版多部励志作品,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并以自己的经历感化和鼓励了众多青年朋友,在奉献社会中让残疾的身躯绽放出与常人同样的精彩。
袁茵出生在柳州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由于幼年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不能行走。20多年来,她在轮椅上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全日制大专和自学考试本科学历,先后出版了13部中长篇小说。自立自强的袁茵事业有成后,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寻找奉献社会的机会。
当袁茵看到不少青少年自暴自弃、消极厌学时,萌发了以亲身经历去开导他人的念头。2003年8月,她开办了柳州市首部面向全国的个人公益性心理咨询电话——“袁茵热线”,利用每个工作日晚间两个小时及双休日开通热线电话,面向受到挫折寻求帮助的年轻人,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温暖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积极疏解他们在心理、家庭、学习等方面的困惑。至今,“袁茵热线”已经运行8年,无偿为社会服务5000多个小时,接听电话高达8000多次,解答问题4300多种,受助人数近5000人。8年来,袁茵的真诚和爱心,挽救过企图自杀的女青年,引导过失足青年重燃希望之火,帮助过变故家庭的小学生走出了思想误区。为了让电波里的爱心传得更远更广,袁茵还将“袁茵热线”的热点案例和典型经验写成文章,发表在《柳州晚报》“袁茵热线手记”专栏上,让更多的人解开了心结。
热心社会公益的袁茵,并不满足于仅仅办好“袁茵热线”。她利用休息时间,发挥自己的知识专长,长年坚持为中小学生辅导功课、传授学习方法。以青年志愿者身份参加“爱心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与青年学生们谈心交朋友,用自己坚强、乐观的精神鼓舞他们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袁茵获得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148 郭明义
郭明义,男,汉族,1958年12月生,中共党员,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他追求纯粹,做好事不求人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善小而为,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了人间大爱,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
1994年开始,郭明义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累计资助18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所在采矿作业区的一个班组30名工友中有23人受过他的直接资助。给别人捐款,他从未有过丝毫犹豫。而对自己,哪怕花一分钱也要再三掂量。他家至今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住在矿区附近一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郭明义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近10倍。2005年,鞍山有了血小板提取设备,他几乎月月捐献血小板。2006年,一位工友的女儿患了白血病,另一位工友的儿子患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症,他不仅带头捐款,还用各种方式发动大家捐献,最终使两个孩子都得到救助。2009年,当得知一名临产孕妇出现严重的溶血症,急等血小板救命时,他立即从工作现场赶到血站采血,在凌晨5点到下午2点水米未进的情况下,捐献了最高限度两个单位血小板,使母子平安获救。2010年,一位工友10个月的女儿查出患有白血病,郭明义马上号召公司干部职工奉献爱心,为孩子募集到了20万元的捐款。
德不孤,必有邻。郭明义不仅自己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还带动身边工友和全国各地志愿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目前,郭明义爱心团队下设的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联队、郭明义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郭明义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大队等7个大队,仅在鞍钢矿业就有成员近万人,全国已有4万余人加入到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各地不断传来郭明义爱心团队分队成立的消息。
2010年8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对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郭明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149 高玉贤
高玉贤,女,汉族,1960年11月生,辽宁省调兵山市新特药店总经理。
作为医务工作者的高玉贤,无论从医还是经商,从未忘却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奉献社会”的职业操守,怀着对人民最深沉的爱和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瞒着女儿,带着医疗器械,孑然一人毅然奔赴灾区参加救灾,用舍生忘死的实际行动,彰显出白衣战士的本色。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高玉贤心急如焚,凭着医务人员的职业敏感,她深知此时的灾区最需医务人员。与丈夫简单交代后,瞒着女儿,在震后第六天,她带上价值3000余元的医疗用品、药品和1.7万元现金奔赴灾区,投身灾区医务志愿者行列。到达灾区后,她与5名医务志愿者组成女子爱心医疗救护小分队,负责协助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护送和护理从倒塌废墟中抢救出的重伤群众到医院就医。作为队长的她,和其他姐妹一起与时间赛跑,连续四天四夜奋战在抢救受伤群众的第一线,在第一时间救护、护送伤病群众100余位。之后,小分队又承担起为一线救援官兵和部分伤病群众进行全身消毒的任务。她不仅要教会其他队员配制消毒液,每天还要背着装有40斤消毒液的喷雾器近20个小时,肩膀每天都勒出两道红肿的伤痕,可她从不叫苦叫累。离开时,高玉贤还把1.2万元现金捐给受灾群众。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高玉贤以最快速度飞往西宁,拖着两大箱药品,几经周折赶赴玉树灾区。在昼夜温差达3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她用药控制着自己严重的高原反应,坚持为受伤的同胞包扎伤口、发放药品。8天里,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经常累得筋疲力尽,体力透支。她住受灾群众的帐篷,吃自己带去的方便面,把用于补充体力的奶粉送给了一名出生不足一个月的婴儿。当她回到家乡时,整整瘦了12斤,带去的2万多元现金和价值3万多元的药品全部捐给了受灾同胞。从青海玉树返回铁岭后的第十四天,高玉贤又带着14箱药品和3万余元现金再次赶赴玉树。在近一个月里,为受伤同胞包扎、发药,参与其他志愿服务活动。
高玉贤奉献社会、助人为乐,先后安排50余名下岗待业人员就业,连续3年自费资助困难家庭学生。
150 常蓬彬
常蓬彬,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大学电子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所所长。
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的常蓬彬被当代雷锋朱伯儒、舍己救人大学生张华等时代楷模的事迹所感动,立志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1986年,他毕业留校在兰州大学工作。1998年,他得知学校里有些学生家庭困难,有的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决定尽力资助几名学生完成学业。学校资源环境学院领导向他推荐了3名同学。从那以后,他每学期把资助的钱交给学院,通过班主任交给被资助同学。
2001年,两名他资助的同学顺利毕业。他又找到两名贫困生,主动提供资助。就这样,只要被资助的同学毕业一个,他就再资助一个,十多年从未间断过。他与这些同学素不相识,直到毕业也从未谋面,为的是不让受资助的同学有任何心理上的负担。但同学们几乎每学期都会给他写一封信,他已经收到了六七十封。有同学写道:“您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真诚相助的传统美德,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一定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常蓬彬说:“我不是百万富翁,也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帮助所有有困难的学生,我只能尽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尽可能多的人。”多年来,他还给“希望工程”捐款,给临夏、甘南、临洮、景泰等学校捐赠计算机70多台,图书4000余册。汶川地震后,他组织员工赈灾义卖,向灾区捐款和缴纳特殊党费,捐资救助了1名受灾学生,给兰州大学20多名灾区同学送去了爱心车票和慰问品。玉树地震后,他筹集了护手霜、防晒霜、饮料等开车送去慰问。2010年,他参与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工作期间,发起资助贫困创业大学生活动,募集5万多元资金,资助50多名大学生。
常蓬彬所资助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但学有所成,有的还成为“爱心传递者”,默默地帮助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以他们的行动践行回报社会的诺言。
常蓬彬被共青团甘肃省委评为全省高校优秀团干部,荣获第二届甘肃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151 黄久生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20多年来,他穷而思进,在生活磨砺面前不低头,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逐渐成长为建筑行业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他富而思源,曾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如今是700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他不仅捐出了钱,更重要的是献出了爱,用包容世界的善心和平凡无私的举动,让那些贫病老弱幼者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黄久生是个苦孩子,但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为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他曾在一个深夜,用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为邻居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15年来,每逢年节,他都为双柳树镇的孤寡老人送去衣被、米面和现金,从未间断。村民吕中秀的丈夫患了癌症,黄久生把治病钱送到她的家里,吕中秀的丈夫去世后,黄久生把她接到家里赡养。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双柳树镇建设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
黄久生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助学、修路和改善文体、医疗设施捐资数十万元。2010年,他出资260万元为家乡新修一条道路。黄久生还从家乡带出1万多人的务工队伍,每年可为家乡带回上亿元劳务收入。
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慷慨解囊,先后为白血病患者小黄冠、曹灵、陈辉,癌症患者曹芳、邱炳东等人捐款20余万元,资助2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捐款15万元,缴纳 “特殊党费”5万元。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152 黄立明
黄立明,男,汉族,1980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5615部队75分队分队长。
3.5秒,只是短短的一瞬。就在这一瞬间,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教导团班长、骨干训练队队长黄立明,与死神展开一场生死赛跑,抢回了战友的生命。
这一瞬间发生在2010年3月24日。当天,深圳基地教导团组织新战士进行手榴弹实投作业。11时40分,新战士满孝光上场准备投弹。捅破防潮纸,套上拉火环……小满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突然,意外发生了。由于首次投实弹过度紧张,手上出汗较多,小满挥臂投弹时,拉开引线的手榴弹从手中滑脱,撞到掩体侧墙反弹到脚下。
手榴弹从引弹到爆炸只有短短的3.5秒!面对险情,小满脑中一片空白,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千钧一发之际,担任现场指挥员的黄立明冲上前去一把抓住小满的腰带和上衣,将他拖拽到避弹区,压在自己的身下。几乎就在同时,“轰隆”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因躲避及时,黄立明和小满安然无恙。
生死关头,黄立明能够挺身而出,并不出乎战友们的意料。作为一名基层带兵人,黄立明爱兵之深有目共睹。每茬新兵来队,他都逐个谈心,把每名战士的个人经历、家庭情况、性格特征和军旅设计等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半个月内全连百十号人的基本情况便能烂熟于心。每当战士遇到困难,他都主动提供帮助。一次,新战士王帅脚上磨出血泡。黄立明发现后,细心地给王帅上药,还让家人赶制了3双又厚又软的鞋垫寄到部队送给小王。
除了细心照顾战士,黄立明对爱兵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一再告诫自己:爱兵爱到根本处,带兵带上成才路。在抓好军事训练的同时,他坚持以平视的眼光和灵敏的触角深入兵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带兵的新特点、新方法,结合自身经历教育引导,帮助战士提高履职本领、练强全面素质。当干部8年来,黄立明先后带兵500多人,其中有15人考上军校,50人入党,130多人当上班长,260多人次立功受奖。他所在连队多次被上级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153 强巴遵珠
强巴遵珠,男,藏族,1947年9月生,拉萨市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校长兼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历过旧西藏苦难生活的强巴遵珠始终把“以德为本,奉献当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贫穷,年幼的强巴遵珠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改革开放后,他接手了拉萨市城关区制鞋一厂,经过一番苦心经营,濒临倒闭的制鞋厂重获新生。自己的生活富裕了,强巴遵珠内心始终对父老乡亲有一份牵挂。特别是每当他看到孤残儿童没有学上、残疾青年生活无着落的时候,就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他创办了拉萨市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招收了20多名残疾青年和孤儿,让他们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习绘画、雕刻、制鞋等民族手工艺。强巴遵珠在技术上对他们进行特殊指导,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2006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孤儿小欧珠突然生病,需要立即住院。得到消息,强巴遵珠立即冲出家门,把小欧珠送到医院做手术。由于小欧珠病情较重,一直没有脱离危险期,他就一直守在医院,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直到小欧珠脱离生命危险,年逾花甲的他却因体力不支而病倒了。他的爱心赢得了学生尊重,大家不叫他校长,而是亲切地称呼他“爸啦”(藏语“父亲”之意)。
强巴遵珠资助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当看到有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却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时,他的心灵又一次受到震动,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些孩子顺利踏上求学之路。一个个学子从强巴遵珠手中接过资助款项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感谢强巴遵珠的慷慨资助,表示要像强巴遵珠一样,做一个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对社会有用的好人。目前,强巴遵珠共接收和资助孩子145名,为孩子们提供吃、住、行、医和教育全部费用。
如今,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的学生,有的在学校里接受与同龄孩子一样的教育,有的正在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发展作贡献,有的正在学校下属公司工作,把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强巴遵珠用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社会赞赏。
强巴遵珠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154 曾德梅
曾德梅,男,汉族,1930年6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仙游县经常性助学活动联合会副会长。
13年来,年迈的曾德梅访遍全县300多个行政村、300多所学校,建起8000多份贫困生档案,经他牵线搭桥募集的助学资金达1528.2万元,资助了省内外8232名贫困学童。他将13年的坚持,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一个偶然的机会,退休后的曾德梅随县妇联开展的“春蕾计划”下乡访贫,看到失学孩子的窘境,受到巨大触动。他掏出身上仅有的600元退休金,为3名特困生缴了学费,决定和她们结成对子,长期资助她们上学。失学的贫困学生从此牵动着他的心。1999年起,曾德梅不顾年老体弱,跋山涉水走遍全县村庄,四处寻访贫困学生,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捐资助学。在他的牵线下,从县委书记、县长到科局长、通讯员直至机关门口的保安人员,很多人都与贫困生结对助学。在他的感召下,近千名企业家、侨胞、普通员工、军人等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助学队伍。前来采访曾德梅的新闻工作者也参与进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中央、省市级的新闻媒体26名记者结对资助28名特困生。甚至在参加首届感动福建十大人物颁奖活动时,他也不忘向著名航天科学家黄春平等其他获奖者“推销”10名贫困生。当地网友自发为曾德梅开设“仙游爱心助学网站”,借助网络平台,他的助学行动得到国内外网友的支持,旅居美国的林女士与8名贫困生结成了对子。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一定能点亮每个贫困家庭希望的灯塔。”如今,经曾德梅牵线搭桥受助的贫困生中,上幼儿园的有99人、上小学的有4304人、上中学的有2570人、上中专的有97人、上大学的有1162人。
曾德梅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福建省“春蕾老人”等荣誉称号。
155 董 明
董明,女,汉族,1986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银北社区居民。
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不仅用10年时间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进入武汉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还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创办免费心理咨询机构,用残弱身躯践行了“热爱生命、创造价值”的人生信念。
2001年,高位截瘫的董明在家开始学习电脑。凭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不到一年时间,从敲打键盘都难到开始在网上写稿。此后,她多次在网络征文中获奖。每次获得稿费后,她首先做的就是用来资助农村失学的小朋友。她还时常写信感化服刑人员,用自己的经历鼓舞残疾人朋友。2005年,董明在身体有所好转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教聋哑孩子学说话,担任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划动着轮椅和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募捐、献血,连续六天,没有间断。当看到电视里播放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辅修过心理学的董明坚定了前往灾区一线的想法。她说服父母,拿出自己的稿费,以及父母辛辛苦苦攒了三年、准备给自己治疗的1万多元钱,和父母一同赶赴灾区一线!他们购买了一批物资送往重灾区,并默默地当起了志愿者。在灾区的日子里,董明使5位父母双亡的孩子开口说话,让40多位因为地震造成重度残疾的人重树生活的信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作为央视网特邀记者,参与奥运报道。北京残奥会开幕后,她又当选残奥会志愿者,服务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2008年,董明成立了硚口区 “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长期免费为那些因失业、下岗、落选以及失恋等原因而痛苦的人提供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室开办至今,累计接待4000多位来访者。她拒绝来访者金钱酬谢,鼓励用志愿服务作为感谢方式,其中有500多位来访者已经加入董明爱心志愿团队,继续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还经常应邀到高校等单位开展了心理辅导和励志报告会,听众累计达10多万人次。董明用她的亲身经历鼓励青少年自强不息,争取多为社会做贡献。
董明担任过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残奥会形象大使,入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