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8日 星期六

    “世间有你变得如此温暖”

    ——本报《背起我的同学》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8日 03版)

        本报石家庄5月27日电(记者 耿建扩)5月4日本报头版头条刊发《背起我的同学》通讯,报道了沧州市二中学生吕希庆身背残疾同学求学8年,并和刘晓在互帮互助中建立起兄弟般真挚情感的动人事迹。该报道在当地引起了强烈而持久的反响,并引起了网民的热情关注。读者一致认为,吕希庆常年坚持背残疾同学求学不离不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在新时期青少年身上的传承和弘扬。

        文章见报后,吕希庆家乡——河北沧州青县民众争相传阅报纸,不少家长还把报纸复印下来拿给自己的孩子,教育他们向吕希庆一样心中有他人、乐于作贡献。吕希庆的班主任陈颖老师也欣慰地看到了榜样的力量,很多学生都在吕希庆的带动下有所改变。这个至真至善的情义少年也让在校中学生们深受感动,他们说以前总感觉模范人物的事迹离他们很遥远,现在看到吕希庆把简单、平凡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能创造不平凡,他们都表示要向吕希庆学习。在吕希庆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列中,学校的风气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青县团县委也将吕希庆的事迹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时代新风、倡导社会和谐的重要契机,在全县青少年中掀起了“学习吕希庆做先进青年”活动。在初中、小学等少先队员集中的地方,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观看根据吕希庆事迹改编的电影《亲爱的课堂》、写作文抒发感想等形式,让少年儿童对照先进查找不足,学习先进弥补不足,赶超先进消除不足,帮助他人关爱社会在各校中蔚然成风;在高中和大中专等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通过召开吕希庆事迹研讨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对吕希庆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感受社会正气,弘扬道德风尚,倡导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在各机关单位、企事业部门、窗口行业等青年人集中的地方,充分动员号召各单位开展岗位竞赛、提供优质服务等活动,将学习先进青年的典型事迹作为立足岗位奉献社会、弘扬职业道德的动力源泉。

        报道刊发后,在网上也引起强烈反响,网民不但将本报的报道贴到了社区、论坛上,还搜集了《亲爱的课堂》视频以及吕希庆助人为乐的照片发到网络上。吕希庆当选“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的颁奖词传遍网络:“他一定是一个天堂来的孩子,因为他有一颗晶莹、仁爱的心,他背负着残疾的同学走过8年时光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幼小的担当和古老的道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阳光般的灿烂和希望。”一名自称是吕希庆同学的百度网友说,每当看到吕希庆背着刘晓,心中阵阵感动,“世间有你变得如此温暖”。

        网上舆论认为,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化、青少年面临多重诱惑的环境下,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社会特别是校园里更加广泛地弘扬吕希庆等青少年模范的事迹。网民“高建雨”说,当前,中小学教育重分数轻德育,一定程度上存在辍学、迷恋网络、追星等现象,个别青少年还有偷盗、暴力犯罪、破坏公共财物等行为。要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就要从小抓起,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像吕希庆同学这样从身边事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的鲜活事迹,更可亲、可敬、可学,更具有感召力,值得大力弘扬。这样就会在全社会尤其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一种鲜明的、正确的导向,引导、感召和激励更多青少年做好人做好事,培养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使社会更和谐更美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