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2日 星期日

    创作故事

    由古城遗址激发历史情怀

    贺绍俊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22日   05 版)

        高仲泰的《阖闾王朝》首先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历史小说。说它是中规中矩的历史小说,是因为作者对历史怀着虔诚的敬仰之心,他力图以自己的文字真实地再现历史。历史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但人们往往只记住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些点和面。比如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人们记往了伍子胥、范蠡的智慧,记住了孙武的卓越军事能力,记住了西施的美丽,也记住了卧薪尝胆的励志。但是高仲泰将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点与面放置到历史长河之中,尽管它只是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截流——阖闾王朝的一段历史,也就是说,无论是伍子胥的智慧,还是西施的美丽,都是与一个王朝的兴起密切相关,这就是由吴国公子光建立起来的阖闾王朝。

        《阖闾王朝》还是一部情感绵绵的家园小说。高仲泰是无锡人,也许在他的血管里还流淌着两千多年前吴国人的血液。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告诉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吴国都城就建立在无锡。回溯一个地域的历史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举动,它说明中国文化是将历史与家园连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既有历史意识,也有故乡意识;我们既有历史情怀,也有家园情怀。《阖闾王朝》作为一部历史小说,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作家所写的历史小说,就在于作者鲜明的家园情怀,这是作者写这部历史小说的出发点,因此在他的叙述中,历史情怀与家园情怀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这是一部书写家园历史的小说,是一部为历史安妥好家园的小说。

        《阖闾王朝》还是一部建设一座恢宏的古代都城的小说。作者写这部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缘起,就是考古学家在无锡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吴都古城遗址。考古学界把这次发现列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高仲泰受古城遗址的启发,顺理成章地将这座古城想象为是阖闾王朝兴起后建起的一座新都城,于是小说就把阖闾都城的建设作为阖闾王朝发展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描写,阖闾城从谋划、勘查到建设的全过程,与阖闾王朝的崛起、扩张到称霸一方的过程,交相呼应。由此,小说对这座古城遗址展开了美好的想象,形象地描写了一座巍峨新城是如何紧邻太湖,依傍夫椒山而建立起来的,也详细描绘了都城的布局和建筑的特点。我以为高仲泰的这一特别构思,固然首先出自他对家园的情感,因而古城遗址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但更重要的是,这一灵感无意中使得高仲泰触摸到了历史的命脉。在春秋战国的冷兵器时代,一个都城的兴起也就是一个王朝的兴起,也许这正是远古历史的规律。美国学者科特金认为,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意义、繁荣、安全是一个可持续城市的三个必备要素,“在这些因素共存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所抛弃。”尽管科特金所界定的是现代城市,但我以为,城市作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体,这在春秋战国之际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新国的崛起往往就是新城市的崛起。于是就有了秦国的咸阳,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座规模和建制更宏大的城市在东南一隅矗立起来,它无疑标志着吴国的强盛时代到来了。也正如科特金所说的,当所有因素都式微时,城市就会淡出。于是阖闾都城终究掩埋尘土之下。但高仲泰面对古城的遗址,为我们想象出昔日的辉煌。我惟一感到不满足的是,作者未能将这种想象更加细化,更加情节化。

        我以为,高仲泰写作《阖闾王朝》,其作用并不亚于建设一个吴文化的博物馆,他其实就是以文学形象为材料建立起来的一个关于吴文化的博物馆,这个以文学形象建立起来的博物馆与那个将在无锡大地上建立起来的实体博物馆交相辉映。当然,如果是作为一个以文学形象为材料的博物馆的话,这个工程不应该以这部小说作为终结。我期待高仲泰能够怀着建设博物馆的志向,以张扬吴文化为目标继续写下去。 

        《阖闾王朝》 高仲泰著 百家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