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原南联盟成功抵御北约空中打击之谜

    获取北约空军密码(上)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16日   08 版)

        12年前,也就是1999年的3月24日至6月10日,以阻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名,北约以其800倍于对手的实力,对原南斯拉夫联盟实施空中打击。78天中北约共使用各类飞机1040架,在总计约8800次的战斗行动中,北约共投掷41.5万枚各类炸弹。其中35万枚子母弹,3万——5万枚贫铀弹,约1.4万枚各类重磅炸弹,1000枚巡航导弹,总计约22000吨。然而,尽管北约如此大动干戈,空袭局限于机场、营房、各种阵地等固定设施外,对于南有生力量的打击却成效甚微。除了原南联盟武装力量准备充分、训练有素等各种因素外,另一关键因素在于:战争开始后不久,北约空军的密码很快即被南军方成功破获。由此北约每一次空中行动的时间、地点、规模均被原南军方提前掌握。

        “决不错过”——激动人心的一刻

        “东西已经拿到,马上赶到。”在北约开始轰炸行动的第6天,3月30日的上午11点钟,来自邻国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的一个电话,让驻守在科索沃地区原南斯拉夫第三军指挥部内的人员高兴地差点欢呼起来,大家意识到:“一场激动人心的战役就要开始了”。尽管这场战役早已被反复筹划,但当它真正到来时,仍然是那样的令人忐忑和紧张。大家反复叮嘱:“一定不能错过这次机会!”因为这关系到在这场实力极不对称的武装对抗中,原南联盟武装能否将人员、设施与资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中午12点,一辆吉普车飞驰而来,令大家吃惊的是,汽车完全来自于计划之外的另一道路。车子停稳后,一个身穿飞行夹克的塞族小伙儿跳下车,迅速钻进屋内。小伙儿自怀中掏出一份A4纸张大小的东西,将它展开后平铺在桌上,原来这是一份北约飞行员使用的军用航空地图。守候在屋内的其他3人立刻忙碌起来。一人按动照相机,先拍了一张全景,接着又分区进行细节拍照。另一人迅速打开功能最完备的摄像设备,将整张地图详细摄录多次。为保证准确无误,接着又将整张地图再次扫描保存在电脑里。

        前后不过几分钟时间,随即来自斯科普里的塞族小伙子将地图照原样仔细叠好,重新放入皮夹克后说:“再见,到达后我会通知你们。”小伙子随即跳上汽车,一声轰鸣,沿着与来时不同的路线,急匆匆地向斯科普里机场驶去。

        飞行图——破译密码的关键

        鉴于朗布依埃谈判破裂,北约对原南联盟,主要是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打击已在所难免。塞尔维亚军方十分清楚,自己根本无法与北约抗衡,如何将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待北约地面部队进入再作最后较量,这才是上策。为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准确掌握北约战机每次行动的准确目标与时间,从而及时予以防御与疏散。

        原南军方很快即掌握,北约空军相互间的联络工作频率,主要集中在甚高频和超高频的138-144、146-148以及225-400兆赫。经过周密准备,尽管北约使用了最为先进的电子干扰装置,但塞尔维亚军队仍得以捕捉到全部北约飞行员与飞行员,以及飞行员与地面指挥部之间的相互联络信息。然而,由于全部联络均通过“加密”进行,只要密码未能破解,面对所有录音原南斯拉夫军方仍然是一无所知。

        北约为保障空中与地面的联络顺畅,前往执行轰炸任务的每一名飞行员手中均有一份军用飞行地图,地图上较清楚地标有对各个城市与地区的指代、各个区域的界定、划分等等,要想了解指挥部对飞行员的战斗指令,成功破译北约空军密码,能否获得飞行图,掌握北约空军的这些指代以及事先约定极为关键。战争尚未开始,南军方即将这一任务交给塞尔维亚情报部门去完成。

        目标——“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座舱

        北约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正式拉开帷幕后,意大利、匈牙利等周边所有各国机场均全部提供给北约使用。马其顿首都的斯科普里机场,主要成为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起降基地。塞情报人员迅速发现,在执行完每一次飞行任务后,飞行员均不会马上离去,他们喜欢停留在基地内的酒吧间里,喝上两杯放松一下。个别飞行员甚至要一直到吃午饭时间才走。通过送饮料、套近乎等等,在机场工作的塞情报人员成功地与部分飞行员,以及机场的北约地勤人员结识,相互之间称兄道弟,关系越来越亲近,北约飞行员高兴得甚至将自己的飞行皮夹克也送给了塞族人。从此,塞族情报人员随便接近北约的武装直升机,也未有人对此表示丝毫怀疑。

        尽管如此,拿到并复制飞行图仍十分困难。起初塞方企图,在飞行员离开飞机时在座舱内进行拍摄。但由于动作过于明显,这一想法很快即被否定。飞行员又从不将文件带出座舱,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拿不到地图,怎么办?根据惯例,武装直升机在执行任务之后,一般将在机场上滞留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机场地勤人员忙于对飞机进行各种维护与保养。塞情报部门经反复斟酌后决定,利用这唯一的两到三个小时的空档时间,从座舱内将飞行图取走,在附近最为安全的地方拍摄后,再将其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回。行动的关键就在于,整个行动不但不能被机场方面发现,同时还不能使北约方面对地图的安全性产生丝毫怀疑,否则一旦开始启用第二套密码,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

        获取行动——如同电影般完美

        北约轰炸开始后没有多久,指挥中心立即得到报告:“一切顺利,行动可以进行。”中心迅速答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立即进行。”由此即出现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就在塞方情报人员拿到飞行图迅速赶往指定地点拍摄的同时,另一名情报员始终守候在飞机附近,注视着现场的一举一动,一旦出现任何异常,将立即通知指挥中心阻止情报人员返回。

        下午1点,按照原定计划飞行图被放回原处,放至当天上午曾前往科索沃,刚刚执行过战斗任务的美军武装直升机的座椅上。确信北约对此无任何异常举动后,两人悄然离开机场。直到北约对南轰炸结束,这名英雄的塞族情工人员仍一直从容地在机场工作。整个行动是那样的精准、完美,一切似乎只有在小说或电影里才能看到。     (本报记者 宋文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