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化学人”为化学正名——

    化学制品勿被妖魔化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16日   11 版)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 邢宇皓)“三聚氰胺用于建筑材料是非常好的阻燃剂,为什么非要把它吃下去呢?三聚氰胺成了‘食品添加剂’,不是化学的过错,而是某些不法企业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说。今天,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北京科技周暨国际化学年主题活动“化学人的社会责任——化学与公众的科学素质”论坛上,金涌院士与多位化学、化工领域专家和科普工作者共同呼吁,不必谈化学色变,切莫将化学制品、化工产业妖魔化。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不断将化学品和化学工业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在学校的开放日,有些学生家长经常来咨询,报考化学专业是不是有危险,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卞江笑谈,“事实上,在实验室从事化学研究,比我们日常‘过马路’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小。”卞江表示,很多商家利用公众心理,标榜产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这本身就是缺乏科学常识的表现,同时,他以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历程为例证明,纯天然制品并不一定优于人工合成制品,“关键在于是否恰当使用”。金涌院士则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化学在国家地位、百姓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化学研究及化工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从微观角度,他指出,“调控化学反应的选择性是解决污染的根本办法”;从宏观角度,“今天出现的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不协调,只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插曲”,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恰在于加强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研究和应用水平,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