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5月14日电(记者张玉玲、易运文、李慧)由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本报文化产业版、红网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今天在文博会现场首发,来自全国文化产业学界、业界和政界的专家、学者、领导200余人共襄盛会。
据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介绍,《2011: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共有品牌报告50个,其中包含1个总报告、15个分类报告、33个典型品牌案例报告和1个湖南省文化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总报告分析了2010年度中国文化品牌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发展趋势。总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很大一部分来自劳动密集型的文化加工业或外来品牌代工业,急需转型升级。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将是“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平指出,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自2006年以来,已推出6个文化产业年度报告。该品牌报告,在总结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文化品牌“走出去”、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报副总编辑方正辉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对其品牌的研究也刚刚起步。文化产业是光明日报报道的重点领域,今后光明日报将继续加强研讨与策划,为中国文化产业品牌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同时进行了“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排行榜”发布。“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排行榜”由总榜和分类榜组成,共有15个类型200个文化品牌入榜。这是继2008年首次发布中国文化品牌榜以后所作的第二次发布,今后计划每三年发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