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3日 星期三

    调查显示——

    近九成人不了解“自体输血”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3日   06 版)

        本报北京4月12日电(记者胡其峰)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频频出现“血荒”现象,医院用血紧张受到社会关注。医疗实践证明,采用“自体输血”,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可以帮助缓解用血紧张状况。然而,来自人民网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624名接受调查的网友中,近九成人不了解自体输血,48.5%的网友则表示,第一次听说自体输血。

        据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李淑琴介绍,自体输血有3种方法:一是储存式自体输血,即术前2—3周或在某些疾病缓解期,采集自体血液(全血或分离成分)保存,以备必要时使用;二是稀释式自体输血,即术前抽出血液暂时储存,再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失血减少,术前抽出的血液可做手术输用血;三是回收式自体输血,即收集创伤和术中出血,经处理再回输。

        “自体输血不需检测血型和做交叉配合试验,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北京天坛医院已开展自体输血十几年,2010年天坛医院手术量1.6万多例,在手术当中回收的血有68万多毫升。”李淑琴说。

        据了解,自体输血形式在发达国家已占输血总量的20%—40%,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占80%—90%,但在中国却比较低。专家建议,政府应积极进行行政干预,给予政策支持并将自体输血的费用纳入医保,减轻百姓负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