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3日 星期三

    今年3月下旬,奥运冠军刘璇通过香港优才入境计划,成为香港公民。2006年以来,郎朗、李云迪等一大批各界优秀人才,被香港吸引入境。

    香港向专才优才敞开大门

    黄立金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3日   15 版)

        近年来,香港政府充分利用历史赋予的特殊地位及自身有限的资源,紧紧抓住世界经济发展和调整的机遇,成功实施了一系列引进人才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全球公认的金融、贸易、航运及旅游中心。     

        系统化的引才计划

        2003年7月,香港启动新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简称“专才计划”,旨在吸引内地具有相关资历的优秀人才和专业人才来港工作。至2009年底,该计划共引进33488名内地专业人才来港工作,目前仍在实施之中。

        2006年6月,香港推出面向全球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简称“优才计划”,借以提升香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优才计划”设有一定配额,每年配额为1000个。至2009年底,1479名优秀人才通过该计划入港,目前仍在实施之中。

        2008年5月,香港启动“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计划”。非本地应届毕业生据此安排提出留港申请,可获准延期逗留12个月而不受逗留条件限制。这期间,可在港自由就业或转换工作。已离港的非本地毕业生亦可按此安排回港工作。

        此外,对紧缺的海外人才香港仍一如既往敞开大门。规定为:海外专业人士如具备香港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或能够对本港经济作出重大贡献,便可根据“一般就业政策”申请来港工作。资料显示,2009年共有20988名海外专业人才根据此项政策获准来港工作。

        科学化的人才管理

        引进人才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香港的做法是独立的专家机构负责评估、审定,有关入境和安置环节由政府职能部门分工负责。

        “输入优秀人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负责对申请人才进行评估、审定。该委员会成员由港府行政长官直接任命,任期4年。该委员会主席组织其成员每3个月开会一次,分4个功能组审定所有引进人才的申请资料,并向出入境事务处提出名额分配计划的建议。

        引进人才的入境和安置定居,分别由港府出入境事务处和民政事务局负责。出入境事务处根据“输入优秀人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提供的建议,为申请人办理入境签证、居留证件等具体事项。香港政府民政事务局下设专门机构,负责统筹、监察和评估对新移民服务的相关工作,为新来港人士提供一系列服务,帮助新移民尽快融入香港社会。

        引进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乃至整个香港人口的发展政策,则由行政长官委托一个临时成立的“人口政策专责小组”负责。该小组经过认真调研评估之后,起草出《人口政策专责小组报告书》,交由政府向立法会报告,每2至3年报告一次。香港目前正在执行的“专才计划”、“优才计划”以及“投资移民计划”等,均出自港府有关年份的《人口政策专责小组报告书》。

        以“香港发展需要”为标准

        “香港发展需要”是港府引进人才操作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无论是“优才计划”还是“专才计划”,最终获得批准的都是香港急需和紧缺的人才。

        “输入优秀人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的一个否决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一名来自内地的石油勘探专业的博士,在申请资料评估得高分的情况下被咨询委员会否决。委员会认为,香港没有石油可开采,这位博士不能满足香港发展需要。委员会主席范鸿龄指出,在讨论优才申请是否录取时,原则上不会只看申请者的分数高低,而是更注重其教育背景、事业成就、专业训练、国际视野、未来在香港的计划等,还要考虑香港社会现况与长远的社会经济需求。

        从操作上看,香港的人才政策强调社会需求和实用性,适时调整人才标准,严格按需求引进。例如,2006年推出的“优才引进计划”实行一年半之后,仅引进322人来港。港府检讨和调整修改有关操作标准,解除了对申请者50岁的年龄上限;将原来至少有5年工作经验才可以获得分数降为2年;将原来要求申请人具备中文及英文的书写及口语能力放宽为具备其中一种语言能力即可。范鸿龄解释说,目前世界各地都在激烈地争夺人才,希望通过放宽限制,吸引内地和海外更多人才来港发展。

        (作者系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