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3日 星期三

    张建国演新苏武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3日   14 版)

        张建国是京剧奚(啸伯)派优秀传人,也是国家京剧院三团的团长,目前正在排演新戏《汉苏武》。

        张建国演过很多传统戏,有着坚实的传统戏的基础,但他也演了不少新编戏,如现代京剧《油灯灯开花》,新编历史剧《泸水彝山》、《鞠躬尽瘁诸葛亮》、《卧龙出山》等,传统而又现代,因而都很好看,得到新老戏迷的首肯。戏迷们说,张建国会演戏,他的戏有味道。

        重新演绎诸葛亮是张建国新编三国戏的重点。他说,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但老戏都把他神化了,我们只是把他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如《泸水彝山》讲七擒孟获,打破以往传统戏中对诸葛亮的“神化”框架,塑造了一个既有矛盾彷徨,又有办事果敢从容、充满情感的“普通人”。如在“火烧藤甲兵”一场,为了准确表达出诸葛亮在决定“烧与不烧”时的心理活动,张建国在高牧坤导演的精心设置下,将原来的“原板”转“快板”,改为“慢三眼”转“原板”再转“快板”的递进式板腔结构,使诸葛亮的情绪,随着内心的矛盾不断攀升,人们也从其矛盾心理中领悟到战争的残酷,从其内心的激烈斗争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辉。《卧龙出山》也是以京剧传统表演为本体来演绎,而且在剧中张建国“一赶二”,先饰演崔州平,后饰演诸葛亮,唱腔动作基本上都是他自己设计的。该剧有别于眼下的那些大制作和将经典的优秀故事大肆加以演绎的改编作品,演出后很受戏迷们欢迎。 

        2006年,应日本民主音乐协会的邀请,中国京剧院为日本观众量身打造了由张建国主演的《鞠躬尽瘁诸葛亮》。长期以来,京剧在海外演出多以武戏为主:《三岔口》、《打店》、《雁荡山》……也包括一些猴戏。于是,形成一种模式,老外只看武戏,不懂文戏,只懂看热闹,不会看门道。因此,以文戏在海外挂牌演出与其说是一种展示,不如说是一种冒险,但张建国成功了。看完演出后,日本观众激动不已,他们说,在日本看过好多次京剧,但这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看京剧感动得流泪。该剧在日本进行了两个多月68场的巡演,足迹遍及东京、大阪、名古屋等38个城市,观众人数达到了14万人次之多,盛况空前,在中日关系特殊时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张建国由此受到了文化部的嘉奖。

        新戏《汉苏武》是据传统老戏《苏武牧羊》创作而成,是张建国与高牧坤的第二次合作。这出戏的新意在于,一方面,颁扬苏武誓守气节,在长期的困苦与胁迫的逆境中,始终不渝地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使命。另一方面,表现了苏武与胡阿云的鹣鲽情深,以及苏武与李陵的故友之交。尤其是苏武与胡阿云的感情戏,十分真挚感人。而李陵这个人物,过去老戏里是被作为反面人物出现的,此剧写出了他的无奈。他一生没为匈奴做事,一心只向大汉,但汉朝已将他满门抄斩,断了他的归路,戏中表现了他的寂寞与痛苦,也是真实可信的。《汉苏武》对人物没有脸谱化,张建国希望他的演绎能得到戏迷认同。

        获得过梅花奖和梅兰芳金奖,并成为奚派领军人物和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可谓功成名就,但他仍在不断的探索。他说,京剧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总是在完善与革新,这样京剧才能发展,才能前进,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好的和对的可以坚持下来,错的则丢弃,这样京剧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更有活力,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本报记者 苏丽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