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3日 星期三

    检察官龚勇的“三境界”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3日   04 版)

        在生理层面,人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在心理层面,人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在心灵层面,人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看似简单的三个层面,其实是人生的三个境界。

        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倒在反贪第一线的重庆市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侦查处副处长龚勇,让我们想到了这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工作并快乐着

        龚勇把工作看得至高无上。一直以来,他都坚持加班加点忘我工作,被人戏称为“5+2”、“白加黑”(即“每周不休双休日”、“夜以继日”)。在他看来,工作就是快乐。用生命追求和享受着这份“快乐”,是龚勇的第一个境界。

        自1997年进入检察机关以来,龚勇一直奋战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第一线。14年来,他主办、参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200余件,其中有影响、有震动的大要案150余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上亿元经济损失。李堂堂(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副主席)案、文强(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案、陈洪刚(重庆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原总队长)案、轰动全国的“重庆地产窝案”等等,均是他领衔侦办的。

        为拓宽职务犯罪案源,他摸索出“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单一向系统转变、由表层向纵深转变、由查人向查事转变”的“案件线索经营法”。通过多年办案,他总结出的“查小案带大案、挖窝案带串案”的办案经验,在重庆市检察机关得以广泛推广,借鉴这一经验,挖出了一批在城市建设、规划领域的蛀虫。

        鉴于龚勇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中共重庆市委授予他“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直辖十年建设功臣”称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他“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优秀反贪污贿赂局局长”称号,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第二境界:尊重对手

        “审讯的最高境界就是交心”,这是龚勇多年办案的体会。

        2009年8月,重庆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受贿案交到了龚勇手里。作为一名正厅级领导干部,蒋勇此时存在着巨大的心理落差,一度咬紧牙关什么问题也不交待。

        龚勇和专案组成员一面想方设法疏导他的情绪,一面在生活上给予尽可能的照顾。每次讯问结束前,龚勇都会细心地询问蒋勇的生活起居、身体状况。当他了解到蒋勇患有严重的便秘后,便安排办案人员每天一大早赶到超市,为蒋勇买来矿泉水和香蕉。蒋勇被他们所感动,逐渐放下抵触情绪,打开了心扉,交待了自己职务犯罪行为。当龚勇和同事最后一次提讯蒋勇时,蒋勇真诚地说:“等我出去了,一定请你吃饭。”蒋勇被判刑后,对龚勇的评价是:“我不恨他,他办案实事求是,为人诚恳厚道,是个好检察官!”

        2010年2月,龚勇担纲查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副主席李堂堂受贿案。一次讯问时,细心的龚勇发现李堂堂出现视力不佳的状况,便立刻安排为他检查。在发现他的视网膜脱落后,龚勇马上为他联系就医。由于发现及时、治疗得当,李堂堂视力得以保全。当龚勇得知李堂堂思念一岁的孙儿时,便让在外地取证的干警及时寄来其孙儿的照片。李堂堂潸然泪下,写下一首七绝,表达对检察官的感激之情。

        “尊重对手”,也得到对手的尊重,这是龚勇的又一个境界。龚勇办过那么多案件,也见过形形色色的对手,但同事们从未见过他对犯罪嫌疑人有过过激举动。 

        龚勇坚持用人性化的办案方式对待每个犯罪嫌疑人,常常与他们推心置腹地探讨人生,激发了许多犯罪嫌疑人的悔罪心理。 

        第三境界:留下永久的纪念

        在重庆采访,人们对龚勇生命倒计时的六天如数家珍。

        虎年腊月廿七:早8时,在专案组驻地的临时办公室里,龚勇开始安排一个审讯组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忙到10点,龚勇与4位同事一起,开车赶到看守所。那里有该专案的一名重要嫌疑人被收押。回到专案组驻地,已经是下午1时许。几人随便吃了点饭后,龚勇又召集大家开会,商量专案组的总结汇报材料。等会开完,已经是晚上9时多。

        腊月廿八:早8点,龚勇已经在办公室里。除了商量总结材料外,还要送外地的干警回家过年,住在市里的干警则全部留下来加班。“我记得,当时龚勇嘱咐每一个要回家过年的民警,路上小心,代问家人好,节后再见。”同事张鲁川说。送走了大部分人,龚勇留下来,加班到晚上9点。

        腊月廿九:“一大早我和龚勇就一起赶回了办公室。”张鲁川说,龚勇要把前两天商量好的总结材料写好交上去。“一开始是龚勇在电脑前写,我在一旁整理资料。后来,龚勇说自己左手发麻,使不上劲,我就上去帮忙,而他就在身后看。”写完总结材料后,两人又开始写追逃计划。这次加班,直到晚上10点才结束。

        除夕:龚勇还没有休息。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住在市里,他并没有在这个时候陪在家人身边,而是工作在专案组驻地。根据掌握的情况,他们发现一名嫌疑人出逃了,一定要让他归案。如何追逃,成了这一天的议论主题。直到下午4点,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龚勇催同事们回去与家人吃团圆饭。而自己则守在专案组很晚才回家。

        兔年大年初一:早上8点,张鲁川接到龚勇的电话。两人在专案组驻地碰了头。“我一见龚勇的面就问他,是不是不舒服,因为在电话里听他的声音很弱,与平时大不一样。”龚勇告诉张鲁川,自己胸口和后背有点痛,可能是睡觉落枕了。接下来,两人再一次把追逃的事议了一遍,直到确定没有遗漏。龚勇又对张鲁川说,自己家人初二团聚,要赶回去,所有人都在等他。如果有事,要立即打电话给他。接着龚勇就把专案组的一辆工作用车钥匙交了出来,让张鲁川把车开回驻地去。“这是公车,我回家是私事,不能用。”

        大年初二:龚勇在巫山和亲人团聚时突发心梗,年仅39岁的他与世长辞。

        他走了,重庆反腐战线上赫赫有名的骁将猝然辞世,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战友,离开了自己挚爱的检察事业。然而,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是一种永恒。(本报记者 梁 捷 张国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