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无责任退兵
4月初,一条喜讯传入山东省临沭县千家万户:去年底入伍到沈阳军区、兰州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以及武警部队和空军的304名临沭籍新兵100%合格,全部完成新兵训练分到连队。至此,临沭县创造了自1961年建县以来连续50年无责任退兵的纪录。
“小延安”,这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临沭县享有的美誉。她地处沂蒙山南麓,一度是山东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广大民兵和全县人民与解放军团结战斗,同仇敌忾,把沭河一带变成摧不垮、打不烂的“铜墙铁壁”,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了突出贡献。和平建设时期,这个县党政干部群众扎实做好“两个优中选优”工作——“优先选拔优秀适龄青年参军入伍”、“优先选拔优秀复退军人充实基层班子”,形成“既确保兵员素质,又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骨干”的大好局面。
“我是一个兵”,在这里写下新传。
专家点评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山东省是革命老区,军地合力有着优良传统。在新世纪新阶段,这个省又探索、创新了许多新的经验和做法,如2010年他们创造的军地合力抓基层武装部长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得到军委总部首长的充分肯定,在全军推广;再如,认真落实党委议军、第一书记述职等制度,促进了党管武装工作有效落实。因此,临沭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两个优中选优”工作中,创造出“既确保兵员素质、又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骨干”的经验,有其必然性。
多亏了咱们的“兵支书”
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来到临沭县郑山镇北沟头社区视察,给予这个新农村建设样板高度评价。谁也想不到,这个社区在1999年还是一个管理混乱的落后社区。而带领大家改变落后面貌的领头人,是退伍军人李守朋。
2001年,李守朋被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一上任,他就把部队的管理方法引进社区,带领社区干部每天早上8点按时上班,不来,就按制度规定处理;组织民兵执勤巡逻队,每天晚上在社区巡逻,让社区居民过上安稳的日子。在李守朋的带领下,这个社区居民通过发展草莓和柳编等产业,引进服装厂、乌金厂等企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过上了小康生活。
像李守朋这样的“兵支书”,在临沭县还有很多。玉山镇唐岭村曾是一个负债多、纠纷多的村。2007年初,退伍军人唐峰到村里工作,他挨门逐户走访,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困难,当年底,他以全票当选党支部书记。现在,这个村不仅还清所有债务,还建起办公楼、老年公寓、休闲广场。谈起往事,村民们齐声夸赞:多亏了咱们的“兵支书”。
县委组织部部长徐钧介绍说,从1993年起,临沭县就开办了农村后备干部中专班,主要由退伍军人参加,让他们系统学习农村工作常识、基层工作方法以及如何带领群众致富等。目前,在临沭县300个村的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中,复退军人占54%,其中,有139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去年,临沭县表彰了20个农村党建先进单位,其中有1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由退伍军人担任。
“一名合格的士兵,在部队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回家乡就能带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临沭县县委书记孙丰刚说。
专家点评
公方彬:临沭县涌现出由退伍军人担任的“兵支书”队伍,在村级政权挑大梁,是这个县扎实做好“两个优中选优”工作的必然结果。“临沭经验”充分证明:高素质青年从地方来到部队,经过部队的培养锻炼,会有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更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更强的协调能力和责任感、更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回到地方,不管身处何职都会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如果有一批文化素质高、经过部队和基层锻炼的干部,不断地充实到我们的干部队伍当中,一级一级地向上努力奋斗,那么,我们的干部队伍应该是朝气蓬勃的、有前途的、有能力的。
每个合格兵员的背后站着13个责任人
在刚过去的2010年冬季征兵中,曹庄镇武装部李部长的儿子,因视力差0.1被淘汰。送了一辈子的兵,自己的儿子却没当上兵,但李部长不遗憾,他说:“谁让咱是管征兵的呢?如果我儿子当上了兵,群众要戳脊梁骨的。”
“姜副部长!”“到!”“把打火机拿来。”“是!”
临沭县人武部部长王金华从副部长姜吉华手中接过打火机,点燃一张张“人情条子”……为确保兵员质量,每年定兵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当众“烧条子”,这是临沭县1986年就形成的一条不成文规矩。
“宁可留下10个有异议的,决不送走一个不合格的。”这是临沭县党政军群各方对征兵工作的高度共识。在临沭县,每年征兵期间,县乡两级抽调的专业审、检人员就达700多人,每个合格兵员的背后站着13个责任人。
长期以来,临沭县人武部坚持“一季征兵、全年准备”,在县、乡、村普遍建立征兵宣传领导机构,加强兵役法规和国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临沭县采取统一设站、分批登记、个别补录的办法,扎实搞好兵役登记,并优先选送村干部培养对象入伍,推荐各条战线的先进分子入伍,每年适龄青年登记率都在98%以上。
50年来,临沭县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万多人,其中9000余人在部队入党,26人荣立一等功,12人被中央军委和大军区授予荣誉称号。“临沭兵”已成为品牌享誉全国。
专家点评
公方彬:临沭县自建县以来连续50年无责任退兵,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这个奇迹说明“临沭经验”是切实管用的。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部队对兵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后备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临沭县“两个优中选优”的做法,为破解部分地区出现的高素质兵员得不到保障、基层政权后备人才相对缺乏的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意义重大。
6万民兵预备役战斗在建设新临沭第一线
半路河横贯临沭县城。治理前,这里污染严重,夏天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2005年3月,临沭县决定彻底清污治理。
这是一次攻坚战。河床坚硬,需要大量爆破作业,但在县城中心进行爆破作业风险较大,可能引发事故和纠纷。面对这块“硬骨头”,县人武部部长王金华主动请缨:由人武部组织民兵突击队,完成爆破清淤任务。
经过17天的昼夜奋战,民兵突击队爆破土石方两万多立方米,提前完成任务。
打开《临沭民兵预备役资料汇编》,一行行数字跳入记者眼帘:2004年,4000余民兵奋战30天,完成苍源河县城段清淤任务;2005年4月,蒙山森林公园发生火灾,560名基干民兵快速集结,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完成灭火任务;2009年,世博会中国馆施工现场,100名民兵技术人员与时间赛跑,在精彩世博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100名民兵救援队赶到重灾区玉树县结古镇救援……
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同时,广大民兵、复退军人还自觉把带领群众致富、促经济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广泛开展“一兵带一家、一连带一村”活动,共结对帮扶后进村43个;带头建起柳编种植、石材加工、特种养殖等示范园区26个;还参与了全县“整山治水”工程和“白柳生产基地”、“桑蚕基地”、“茶叶基地”建设。
“转战千里沂蒙山,卧虎藏龙临沭。”陈毅元帅在《西江月·忆滨海》中这样赞叹。如今,一支由民兵、复退军人组成的6万民兵预备役大军正龙腾虎跃,战斗在建设新临沭第一线。
专家点评
公方彬:临沭县的做法表明,提高民兵预备役参与基层社会管理能力,是我国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支比较完善的民兵预备役队伍,但按照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还要进一步重点加强应急分队建设、专业救援分队建设,特别是卫生救护、化学救援、运输和矿山救护队伍建设。因为,在各类事故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的今天,仅靠人海战术是不行的,必须有专业素质高、具有专门装备的队伍执行任务。要有效应对社会管理中的应急维稳、抢险救灾、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就必须像临沭县那样,把民兵预备役部队拉出去摔打磨练,提高遂行任务的能力,并通过用兵实践,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提高战斗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本报记者 陈劲松 邢兆远 本报通讯员 魏 国 卢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