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0日 星期日

    让思想远行

    ——读刘一平《远行的思想》

    作者:石一龙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0日 05版)
    人在路上,思想在路上,喜悦在路上。
    图片选自《远行的思想》

        2009年4月17日,作家刘一平来到云南红河县。面对着山川河流,他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我走在高高的哀牢山/看绵绵山脉/天是那么高/水是那么长/我步入雄浑的大峡谷/举目望苍穹/看与流云比翼的山鹰/自由翱翔在蓝天上/我跋涉在湍急的红河畔/心儿追逐着浪花/潇潇春雨后/梯田又绿两岸/我走进古老的村寨/畅饮浓烈的米酒/合着思念的歌声/醉在铺满月光的地方。”

        如果仅从诗歌的角度,那么,这首题为《走进红河》的诗歌可以称为“引领我们进入红河流域的人文符号”,可若人们得晓刘一平的另一重身份,中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即或作家海男也感慨:“这样的诗歌除了展现出诗意的背景,同时让我感觉到了一个执政官员面对地理的激情。”这位职业官员和非职业诗人,用一首诗,将红河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也因为有了“诗人的情操”而得以更加“轻松愉快的为政”。

        《远行的思想》是刘一平“轻松愉快的为政”之余写下的精神散记,这些思想的断片,作家海男说,“激活了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变得盲目沉重的感官”。她喜欢当中的一个碎片。“无限的宇宙使思想自由飞翔,而巨大的地球引力使翱翔天空的双翅沉重难展,于是蹒跚在天地之间成为正常状态。”

        红河构筑了刘一平的精神家园,也构筑了他健康的人性。他曾经对一位来访者说,他第一次到红河是“跟着爱情走”,追随女朋友、“循着爱情的足迹走进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他第二次到红河,是因事业的驱使,以主政者的身份,故地重游。他在就职大会上说:“……我需要重新认识红河、阅读红河、进而耕耘红河。”他在闲暇的时候总结:“能在社会上起长久主导作用的观念必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成广泛的民众共识,并且对共同的生活与未来具有实实在在的影响;二是目标鲜明、坚定而长远。”

        作为为政者,刘一平的目标很鲜明,那就是带领整个红河州开创一个大场面。但是他知道,“从政的路终归有尽头,因为不再年轻,理想的行囊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沉重的是那棵思想的芦苇,风吹起的时候,它那远行的渴慕,就会摇曳个不停。

        刘一平始终有一颗理想主义者的心灵。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夕阳,它少了憧憬却多了沉实,它少了炽热却多了宽怀,它少了光芒却多了庄重,它少了鲜活却多了绚烂的悲情……”

        《远行的思想》 刘一平著

        云南美术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