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5日电(记者 张景华)今天是清明节。早上7点,毛主席纪念堂迎来了第一批深情缅怀主席的瞻仰者,他们都来自毛泽东的家乡——湖南。他们中最小的14岁,最大的已经82岁高龄,是搭乘专机从湖南飞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的。
在这99名湖湘儿女代表中,有湖南省军区原副政委黄祖示少将、毛泽东的亲属毛小青、毛岸平、韶山村党支部书记毛雨时,更多的是来自湖南的普通市民、师生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少数民族代表。
瞻仰厅里,毛泽东的遗体覆盖着党旗,遗容安详,静静安卧在鲜花丛中。瞻仰者放慢脚步,注视着毛主席的遗容。在汉白玉雕刻的毛泽东坐像前,黄祖示少将恭恭敬敬为花篮整理缎带,他哽咽着说,他曾多次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
一些人还从湖南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礼物,表达对毛主席的绵绵情思——
韶山村民汤瑞仁找来韶山最好的肉、背来白沙井早晨第一桶水,亲手做出了毛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
湘绣厂的三位湘绣大师连续十几天加班加点,一起绣出了一幅毛主席画像。
72岁的雍晓春老人告诉记者,他用了37年跑遍全国三十多个省市,无数个小镇村落,一枚枚、一件件地搜集毛主席的像章和画像。几万件藏品的背后,是老人对伟人深深的思念。他哽咽着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他的像章来北京,再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愿望,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