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3月28日电(记者谌强)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工作培训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理论与实践培训班”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全面推进,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今年2月25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目前,我国已经申报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8项、“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参加了26日开班的此次培训活动。在为期三天的培训课程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杨治、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处调研员聂惠玲、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王淼等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分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众文化活动”、“如何发挥代表性传承人在‘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立法进程与启示”等内容为议题进行了专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