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非洲的“和平安全年”,非洲国家和非盟在维和、维稳方面做了不少事,一年里大部分时间没出大的乱子。但去年底科特迪瓦大选后出现危机给人们心头蒙上一层阴影,似乎预示着这块饱经战乱的大陆又要历经新的磨难,正如一部新出版的非洲诗集的题名——《这里不平静》。
如果说这些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总是陷入“逢选易乱”的怪圈,那么今年初突如其来的北非局势动荡则是“未选先乱”、“不选也乱”,大漠南北真成了“难兄难弟”。就在全世界关注埃及、利比亚等北非国家前途命运的时候,非洲其他热点并未消停:索马里战事迭起,科特迪瓦正滑向内战边缘,马达加斯加政治僵局难解,暴力袭击事件增多。2011年非洲有19个国家举行总统大选,“民主变革”或者说“街头革命”之风会不会刮向非洲各个角落,人们正拭目以待。在非洲一些“老人政权”和“子承父业”的国家,反对党已经开始热身、试水,伺机复制中东乱局。
非洲的“乱”固然有其自身的问题,撒哈拉以南的情况也不同于北非,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西方大国的影子无时无处不在。突尼斯、埃及的“乱”让西方盟友措手不及,但后者旋即大肆宣扬“民主”的胜利,而避谈“民生”这一核心要素;利比亚的“乱”与海湾国家的“乱”同步,但西方矛头集中指向卡扎菲,甚至动武;苏丹的“乱”一度降温,很大程度上是西方不愿苏南方公投后再生变故,暂时不炒作达尔富尔问题;科特迪瓦的“乱”则是西方早在大选前就布好局,下好套,等着他们厌恶的“民族主义者”巴博往里钻。据说在科选举最终结果没出来前,西方就已忙着向巴博的竞选对手祝贺了。在旷日持久的索马里问题上,西方大国说什么也不同意联合国派兵维和,理由是“没钱”。这一切让人们不得不产生疑问,西方到底想不想让非洲和平安定?
可以肯定的是,西方虽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但把持全球事务、干涉别国内政的“雄心壮志”丝毫未减。无论北非也好,撒哈拉以南非洲也好,凡是“不听话”的中小国家政权,西方必欲除之而后快。就像英国《卫报》所说的:“那些政客成天把‘我们想要看到的’和‘他们必须做的’这样的话挂在嘴上,似乎整个地区就是西方的附庸。”一些人甚至开始憧憬欧盟“东扩”之后再“南扩”,将北非纳入其中,只是他们没考虑过非洲国家怎么想,或者根本不在乎。
当前,非洲大陆正进入“多事之秋”。北部动乱何时平息,南部局势能否稳住,以及乱后国家的政治如何推进,经济如何恢复,民生如何改善,都是问号。从突尼斯、埃及情况看,本·阿里和穆巴拉克下台并不代表深层次的问题会迎刃而解,甚至形势更加复杂难料,对西方而言也许“麻烦”还在后头。非洲热点问题已经占了安理会议题的一大半,没有人希望再增加。国际石油价格一天天飙升,也没有人希望再创新高。今天,大多数非洲国家在独立半个世纪之后,依然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和平安定的内部环境,否则无论“民生”还是“民主”都不可能真正实现。这不仅是非洲国家的事情,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如果西方一味采取“双重标准”,有选择、有私心地介入非洲和平安全事务,那样,非洲恐怕就难见宁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