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海南》出版十个月了,当年的闯海人聚在一块,禁不住由《闯海南》谈及逝去的往事。
当年的闯海人中,不乏下乡返乡的知青。他们刚刚回城有了工作不再饿肚,有了工资不再衣衫不整,有了家庭不再孤家寡人,温汤热菜生儿育女,茫然无望的心灵有了生活的希望,却又抛弃这一切,跃入大海的波涛,继续着茫然的挣扎。不同的是,这次的茫然与当年下乡的茫然绝不相同,这次是自身的选择,他们踌躇满志地试验自己的身手,也可能不那么理智和沉稳,显出和他们年龄不相符的孟浪。但不管怎么说,他们迈出了自己选择的第一步。还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毅然放弃了国家的分配指标,冲过海峡,用自己的意志主宰自己的命运。
但是,不管多么勇敢的人,一旦跃入大海,必然饱尝海水的苦涩,贫穷、卑贱、饥饿、干渴、日晒、雨淋、台风、屈辱、困惑、迷茫、陷阱、欺骗,几乎倒毙在海岛的椰子树下,他们踉踉跄跄却又坚定不移地挣扎着,一直朝着理想地走近。像小说中的卖报纸、擦皮鞋、跑到酒店的洗手间喝不掏钱的自来水、到处求职碰壁、偷吃食店的腊肉、做生意被骗等等,几乎是原生活的再现。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闯海人,有的发展成了大公司的老板,有的还在为一日三餐挣扎,有的却被关进牢房。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脚和另一个人一个模样,也没有一个人走过的道路和另一个人一模一样。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路,突然发现一个显浅得不能再显浅的道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些靠虚假、欺骗、奸诈、阴谋,可能得逞一时,绝不会得意一生。而那些靠仁、义、礼、智、信、忠勇、刚烈、知恩报恩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远更高。做人如此,做企业亦是如此。
这才是《闯海南》真正的内核,也是我创作《闯海南》的动机。如果仅仅把闯海人的艰难困苦记录下来,历史上比这更艰难的时代多了,充其量是复制了一种苦难而已。
我淡忘不了那段岁月。人的生命历程,是由记忆组成?能留给生命永久记忆的不一定是高档酒店里的非洲鲍鱼,中国南沙的龙虾,也不是泊来的意大利服装,更不是走私的法国香水,而是他们经历过的苦难,为了生命的某个目标打拼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张扬着闯海人的理想旗帜,张扬着闯海人的精神召唤,记载着闯海人的一个个脚印,揭示了海南改革20余年和中国改革30余年的生活主流、精神主流、文化主流。这样的记忆总能给他们的生命增加力量的强度,给他们的精神增加钙质,给他们的未来积累经验。步入中老年的第一代闯海人,有了这样的生命历程和记忆,前进的步子会更加沉稳,更加准确,脊梁会挺得更直。有了这些,在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中,除了疾病和死亡,再不会有什么可以把他们打倒。
《闯海南》只是记录了一代闯海人创业的艰辛历程,记录了他们追求的精神高地,记录了他们成功与失败的脚印,如果说我们这一代闯海人想给后人留些什么,也只能留下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