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16日 星期三

    “协助教育”,自律才有发展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16日   16 版)

    编者按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沉迷网络、耽于早恋、过早步入社会、无心学习的学生曾经被视为“差生”、“后进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成为了学校、家庭、社会的难点。

        也因为这个难点的存在,各种网瘾治疗学校、特殊训练班、假期学校、走训学校应运而生。或多或少,这种教育的存在,成为协助学校、家长教育孩子的新模式,这类教育,可以称之为“协助教育”。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协助解决问题孩子的各种问题的同时,从事协助教育的机构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协助教育机构必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健康自己,才能发展自己。

        “协助教育”是协助学校、家长、社会帮扶问题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近期,全国相继发生多起协助教育机构的负面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尽管曝出问题的协助教育机构只是少数,却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协助教育业内人士和专家呼吁,应尽早完善协助教育行业自律与政府部门监管,家长在挑选此类学校时要谨慎鉴识。同时,社会应给予协助教育以理解和支持,不要以偏概全,因噎废食。

        自律他律,缺一不可

        近年来,以问题孩子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志在为普通教育“打补丁”的协助教育学校,感化回归了一大批问题少儿,一度广受社会瞩目。

        作为全国最早开办的协助教育机构,江西庐山卓尔教育中心创办6年多来,尽管没有发生负面事件,校方却持续开展着“三查三整顿”的活动,经常性地检查老师是否有粗暴对待学生的行为、是否有教育不作为的行为。

        卓尔教育中心董事长汤睿华坦言:“每一次协助教育机构发生的负面案例,对我们都是一个警讯,协助教育不是一般的教育,需要文化人来做。目前,这个行业内确实存在一些学校办学理念粗糙、办学动机不纯、不懂得教育规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是协助教育机构急待解决的问题,自律就是德治,他律就是法治,需要两者结合,缺一不可。”

        汤睿华说,协助教育机构做好自律的基础是师资。从目前全国发生的一些协助教育负面事件来看,多与教师素质有直接关系。在卓尔,也曾发现过有老师私自放录像给学生看、家长给老师电话卡充值等违规现象,学校发现后均作了开除处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问题孩子将长期存在,协助教育机构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但其发展要规范”。多年从事协助教育研究的九江学院副教授王经忠强调,一方面,协助教育机构必须由有文化、有灵魂、有思想的人来办,才能抱着公益目的,有文化理念做支撑。另一方面,政府要规范管理,在办学人的素质、教师的资质方面设置门槛,开展日常性的监督管理。

        家长要慧眼识良莠

        有专家估计,中国有网瘾、逃学、打架、早恋等问题的孩子人数众多。整个协助教育产业的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亿。近年来,以矫治这些迷途“小羔羊”、受伤“小天使”为己任的协助教育学校方兴未艾。有需求就有存在。那么,在良莠不齐的协助教育学校中,家长怎样学会选择呢?

        汤睿华提醒广大家长,特别要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最好要到协助教育学校实地考察,重点看一看学校有没有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要了解学校老师的来源,正规的协助教育学校应该由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文化人作为主体组成,而不能是其他人员唱主角”。

        “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包打天下。为避免被虚假广告误导,家长一定要了解此类学校的真实情况!”汤睿华介绍,那些打着包治“百病”、问题孩子转化率近乎百分之百之类招牌的,一定是虚假广告。他透露,问题孩子教育因其问题的特殊性,比之普通教育更要难上加难,那种承诺过多的协助教育学校,家长要特别当心受骗。“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三分之一很好,三分之一有进步但家长还不够满意,三分之一还没有教育好。如今,卓尔对前来考察的学生和家长公开这样坦承,老师们也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则认为,棍棒鞭子只能造就奴才,一些方法粗糙的打着所谓“培训班”、“协助教育学校”旗号的机构,必须严肃处理,清理出教育界。但是,真正投身于教育事业,协助正规序列内教育尚不能全面照顾的学生提供有效培训的机构,还是值得鼓励、应该提倡的。社会投资这类学校是对教育的补充,符合教育的社会属性。

        协助教育机构需要理解支持

        每一次发生诸如体罚致死学生等协助教育负面案例,对协助教育机构来说,都不啻是一场考验。一些协助教育机构的教育者和专家表示,整个协助教育行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不容忽视的是,问题孩子的存在与家长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都有着很直接的关联。在协助教育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对协助教育机构的一些做法不给予理解和配合。有关人士透露,在送孩子到协助教育学校时,一些家长往往有过高的期待,希望孩子一到学校就能投入学习,而没有认识到这并不现实,应该首先把行为矫治作为主要任务。另一些家长,对学校一些批评教育和适度的戒律则采取护短的态度,形成了自己的孩子“说不得,碰不得”。

        “这类教育,实际是心灵残疾的教育,孩子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需把他们教成正常的、能够为社会所接受、自食其力、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多年从事协助教育工作的胡一夫认为,政府在认可协助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应形成选拔优秀教师的机制,支援这种挽救问题孩子、功德无量的教育。

        王经忠副教授指出,问题孩子大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在转化工作中,政府和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以实际行动支持协助教育这种教育形式,与普通义务教育一视同仁。对于协助教育,不能以偏概全,一要加以规范,一要让市场来检验。宣传、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法律部门,应该从法制教育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协助教育机构齐心协力,共同做好预防犯罪工作。

        “要让民办协助教育机构,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办学。社会都来关注它,支持它,规范它,一些不够格的机构和出格的事情,也就没有了市场和空间,就会被淘汰,真正专心于转化问题学生的机构才有发展壮大的机会,问题孩子也有可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特殊的教育机会。”(本报记者 练玉春  通讯员 杨 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