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郑玉歆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郭国庆代表
●格力电器集团总裁 董明珠代表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温 源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第一次把“三驾马车”的序列做了调整,把消费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提到了第一位。消费缘何跃升为“第一动力”?“三驾马车”怎样协调共进,拉动中国经济的稳步前行?
调整“排名”,缘于结构失衡
记者:“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矛盾尤为突出。这种结构失衡给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危害?
郭国庆: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偏重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而忽视消费的拉动作用,内需市场得不到满足。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扩大生产性投资,不但会形成产能过剩,而且加剧了能源和环境压力,影响发展的质量。单纯出口导向会导致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由此带来多重负面影响: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在美元贬值背景下的外储损失加重;贸易摩擦增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影响企业发展;增加国内流动性,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加大风险隐患;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引发通货膨胀担忧。
董明珠:不只国家,企业发展也要讲求内需和出口协调发展。中国是世界最大市场之一,消费潜力巨大,不能有效占领国内市场就谈不上国际化。企业“走出去”要慎重,我有三个原则:一是先有市场,再设工厂;二是质量说话,树自有品牌;三是输出技术和管理,不只是资金。
突破“瓶颈”,强化内生动力
记者:消费、投资、出口在序列上的变化,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哪些内在要求?如何平衡三者关系?怎样发挥消费的首要拉动作用?
郑玉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新趋势,对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成为中国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外需易受不可预料和突发因素影响,通过挖掘内需的潜力,可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新格局,有利于未来中国经济更为主动、平稳的发展。
郭国庆:有效扩大内需多管齐下,一是提高中低阶层的收入水平,将扩大消费与调整收入分配、增加就业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中低阶层的实际消费能力。二是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通过财政支持、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手段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三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网上销售、电子交易等新业态。四是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敢于消费、乐于消费。
董明珠:像“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对拉动内需作用非常明显。同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制定规范企业行为的统一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杜绝恶性竞争,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优化格局,释放消费潜能
记者:今年,三驾“马车”的拉动力量会呈现怎样的状态?
郑玉歆: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居民消费将进入加速升级的黄金期。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3500美元,消费潜能处于快速释放期。尽管以消费为主导的格局尚未形成,但伴随国民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以及社保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将越来越强。
具体到今年,消费、投资、出口的增幅都有可能回落。出口方面,美国和欧盟占我国出口总额的80%以上。现在这两地经济都在调整之中,会缩小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因此,预计今年我国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不可能像过去那么强劲。投资方面,与过去两年经济刺激政策发挥效应相比,今年投资的拉动力会有所减弱。消费方面,80%左右通过三大核心消费,即房子、汽车和家电来实现。受房地产调控及部分大城市汽车限购的影响,估计交易量暂时会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