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代表团的小组会议上,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代表早早地发了言,他的观点犀利而又富于建设性。
如何评价中国高校的创新能力?
“这个问题不好用一句话来表述。首先,是要肯定高校创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同时要看到,目前阶段,我们的高校创新,确实表现得不够好。”罗和安代表说,“不够好”表现在,这些年来,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群体很大,相关投入力度也很大,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原创性的成果还很少。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罗和安代表分析,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没有很科学的评价体系,所以,只有用看起来公平合理的数字指标来衡量。但这样的指标使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简单化和功利化了。罗和安代表说:“因为职称、收入、学术地位都与这个直接挂钩,有些教师急于将一些学术水平不高的文章发表,于是,就生成了学术上的‘烂尾楼’。”
“真正有影响、原创性的东西,就是要大家沉下心,能够静下心来做工作。”罗和安代表建议:“不要单纯用类似‘SCI’的东西去评价学术成果,而要看质量,看刊物的影响力。”罗和安代表还认为:“只有学校有更多办学自主权,才能建立更加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也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本报记者 钱建强 通讯员 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