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技工严重短缺。”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委员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错位”体会深刻:在人才市场招聘会上,计算机、文秘、财会类毕业生严重供大于求,而一些“灰领”人才、服务业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又极为紧缺,企业屡招而不得。
“一些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采取委托培养和自主培养的办法,解决用人需求问题,但这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就业难、招人难’的结构性矛盾。”李立新委员分析,一方面,部分毕业生没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理想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过分追求待遇、工作环境、职业地位等,宁愿不就业也不愿到基层、乡镇和中小企业去,这令他们的择业范围局限在竞争激烈的狭窄领域;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某些脱节,普通专业及热门专业招生偏多,而社会紧缺的技工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步伐。“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足,也使众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具有操作能力’的要求面前铩羽而归。”
李立新委员提出,高校应该对社会需求哪些类型的人才、何种层面的人才、需要多少等进行深入调查,合理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以免大量人才集中在热门但社会需要量却不大的专业。此外,针对三本院校招生人数多,就业率却大大低于高职、技校的现象,李立新建议,将大学三本(独立学院)改成培养技工类人才的技术院校,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技工荒问题。
本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