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18个字,字字千钧,向全国和世界交出一份灾后重建的完满答卷,兑现了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承诺。今天,在四川代表团开放日中,来自57家海内外媒体的117名记者早早等候在会场,期待聆听灾后重建的最新进展。
阿坝藏区经济借灾后重建提速了、一座崭新的北川县城拔地而起、灾区重建最安全的是学校和医院……发言的八名代表,都谈到重建的“脱胎换骨”,谈到了对中央、援建单位和全国人民的感谢。
“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代表描绘起了灾区下一步的发展,按新制定的灾区发展振兴规划——首先要培育产业,让灾区人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要创造就业机会,解决20万失去土地的灾区群众的“就近分散安置”,实现“户户有就业”;对2500多个国家扶贫村庄进行“连片开发”,增强造血功能;灾区的地质条件还很脆弱,去年8月地震灾区连遭三次暴雨侵袭,引发泥石流灾害,灾区的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范要持之以恒……
要过上“好日子”,政府要加大民生投入。去年四川省民生投入940亿元,投入之多,名列全国前列,现在四川省新增财力的80%都用于民生。
要过上“好日子”,就要抓住新机会,实现新发展。四川省省委书记刘奇葆代表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开始之际,又逢东部产业转移的兴起,四川省要着力把基础做好、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实现“十二五”的新跨越。
参会的国资委主任王勇,动情地谈起了自己的感受:“地震第二天我就随国务院领导赶到了灾区,后来又六进灾区,当时看到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很为重建担忧。四川省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创造了重建的奇迹。有了新房、新家园,央企还要和四川省创新合作方式,培育新产业、开启新希望,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本报记者 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