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新闻发布厅

    “谁还能怀疑中国驾驭经济挑战的能力”

    ——政协委员直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7日 02版)

        3月6日上午10时,一场主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厉以宁、陈锡文、李德水等全国政协委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不回避热点,理性而负责任的分析,引起了现场记者的叫好。

        “‘十一五’有三个指标为何没有完成?”“今年物价总水平控制在4%目标能否实现?”“7%的增长速度放慢了,会不会影响就业?”记者的提问个个锋芒毕露,委员的回答真诚而客观,传递出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信心。

        中国有决心驾驭经济挑战

        “中国的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财力和工业水平都和过去不一样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了。”在谈到中国的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委员这样说。

        据李德水委员回顾,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通胀率(CPI)高达24.1%,抗通胀任务非常艰巨;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出口从21%的增长率下降到0.5%,还有2000多万国企职工下岗;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2009年中国出口负增长。这些我们都挺过来了,中国经济没有大起大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2月1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一篇文章称,“中国熟练地处理和战胜了这些几乎让其他任何国家都会头疼的重大问题,谁还能怀疑中国解决当前困难的决心和驾驭经济挑战的能力呢?”李德水委员微笑着说,外国人都作出这样客观的评价,我们自己有什么理由没有信心呢?  

        “十一五”有些目标“大得小失”

        当谈到“十一五”时期中国确实有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和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三项指标没有完成时,李德水委员说:“首先,我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十一五’提出的主要指标是胜利完成了,其中许多指标远远超过了预期。”

        “如果不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这个约束性指标会完成得更好。”李德水委员解释道,预计五年累计下降20%左右,实际累计下降19.1%,这是统计学中合理的误差、允许的范围。他说,中国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一揽子计划,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基础设施项目,必然会加大能源消耗;但是这些重大举措使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也为世界经济企稳回升作出了贡献。应该说,功不可没,大得小失,对这个问题应该作一个公正的评价。

        “没完成的三项指标究竟差多少呢?”他分析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十一五”规划是43.3%,实际达到43.0%,差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服务就业比重也差了0.3个百分点。

        “对于另一个没完成的指标,我想多说几句。”李德水委员强调,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应达到2%,中国“十一五”期间这个比重从1.3%提高到1.8%,与世界在研发投入上存在差距。对此,我们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增长质量提高了,就业就不成问题

        当回答“十二五”年均7%的经济增长目标会不会影响就业时,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委员的回答干脆而肯定,7%也不是低增长率,在中国当前主要依靠结构调整,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吸引大量就业;另外,要大力鼓励创业,发展微型企业。

        厉以宁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以重庆鼓励创业为例,在短短几个月内开户1万多户,增加就业10万人。“从这条路子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了,重视结构调整,就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本报记者 郭丽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