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我国的GDP增长在8%-10%这个区间都是正常的,8%-9%是最优的区间,9%-10%是次优区间,超过10%就有可能出现过热苗头。但政府工作报告却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
7%,这是一个重大的导向,表明我国要更重视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调拉动;注重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注重减小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主要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
7%,这一目标低于“十一五”规划拟定的7.5%,是近20年来各五年规划中较低的一个目标,进一步突出“十二五”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明我国将致力于优化和调整结构,为“转变”留出空间。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达到39.8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五年,速度和规模不再是主要考核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首次在地方考核中提出“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依赖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丰沛的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发生变化。国际经验也表明,经过二三十年的连续高增长后,会出现经济增速的回调。在这个关口,适当调低经济增速目标,通过居民收入的加快提升,为未来可持续增长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必然的选择。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主动调低增速指标也会对各地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把发展的着重点更多地转移到提升发展质量、改善民生方面,改变地方考核、评价中的“唯GDP论英雄”现象。(本报记者 杨亮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