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长株潭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内陆省份的湖南,如何抓住和用好试验区建设这个重要平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新路?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经济总量进入“万亿俱乐部”
记者:“十一五”期间,湖南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盘点过去五年,您有什么感触?
周强:对湖南来说,“十一五”非同寻常。百年不遇的特大冰灾,国际金融危机的汹涌寒流,频繁的暴雨洪涝灾害,作为后发地区的湖南面临多重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6900万三湘儿女众志成城,克难攻坚,既收获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累累硕果,更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认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经济总量进入“万亿俱乐部”。五年间,湖南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步入发展快车道。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湖南诞生了机械、石化、食品、有色等9个千亿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05年提高8.5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
发展后劲大为增强。“十一五”期间,湖南累计完成投资3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社会就业大幅增加,率先实现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工程持续推进,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记者: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是国家赋予湖南的最大政策和机遇。“十一五”期间,湖南在“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中取得了哪些突破?
周强:有人曾担心,湖南作为中部省份、后发地区,发展刚起步就去搞“两型”是不是超前。事实上,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也是湖南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湖南“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全面启动。第一个编制“两型社会”建设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第一个为“两型”试验进行地方立法——《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第一个编制区域系统性融资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系统性融资规划》;完成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顶层设计,总体改革方案和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成立全国第一家碳交易市场,开展债券融资、排污权交易、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试点……
与此同时,“两型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湖南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组成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建设,并向全省辐射。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关闭小水电、小钢铁,治理重金属污染取得实质性进展;对洞庭湖实施污染整治和结构调整,关闭234家小造纸企业,洞庭湖局部水质由Ⅴ类、劣Ⅴ类上升至Ⅲ类;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7年的19.4%上升到2010年的72%;实施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完成整治项目2019个,力争把湘江流域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经济带。
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是中央交给湖南的重大任务,也是湖南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全力打好这场大硬仗。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记者:未来五年,湖南面临的是中部崛起的重任和“两型社会”的担当,湖南靠什么加快转型、加快转变,推动科学发展?
周强:作为中部省份和后发地区,湖南发展不足与发展不优的矛盾十分突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加快转变,才能科学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突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推动力还是新型工业化,要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步伐,建设“数字湖南”。
记者:湖南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7%。有人担忧,湖南会不会因为加快发展而失去青山绿水和良好环境?您认为这是多虑吗?
周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期间,黄浦江畔矗立着一块石碑,写着“绿水青山是湖南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竞争力,也是最大的吸引力”。湖南的发展决不会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保住绿水青山,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相信,只要坚持科学发展,一个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生态湖南就会向我们阔步走来,我们有信心把湖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地区之一。(本报记者 唐湘岳 龙 军)
专家观点
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风向标”
湖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徐晨光
近年来,湖南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湖南速度”。在“一化三基”、“两个转变”、“三个强省”、“四条底线”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指导下,湖南的发展得到了“量”的飞跃和“质”的提升。特别是基础设施、基础工作、基础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生动实践已卓有成效,“两型社会”建设正在由梦想走向现实。“四化两型”的发展战略集中了智慧、汇聚了民意,它源于基层、源于实践,完善和提升于湖南领导层。“四化”是湖南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康庄大道;“两型社会”建设既是国家交给湖南试验探索的“天大任务”,也是湖南享有的“金字招牌”和“政策红利”,更是湖南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风向标”。 (本报记者 龙军、唐湘岳采访整理)
走有湖南特点的转型之路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 陈晓红
作为中部后发赶超省份,湖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刻不容缓,湖南省委明确提出,要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方向和目标,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点的发展转型之路。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在资源、环境、劳动力的传统“比较优势”基础上。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及时走出传统的“比较优势”的思维局限,加快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两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速推进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产业结构向高端演进、经济结构向低碳化发展。
湖南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两型”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国际化水平不够、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与“两型”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新技术、高端人才缺乏,区域金融体系不够完备等。针对湖南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财税金融支撑、科技人才引领和政策法规保障。 (本报记者 龙军、唐湘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