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5日 星期六

    从拼增长到谋幸福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代表谈“幸福广东”建设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5日 09版)
    亚运会,夜幕下的广州夜景。2010年举行的亚运会带动广州城市新中轴线景观的崛起,这里已经成为广州最受欢迎的城市景观(2010年1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今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幸福广东”,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好日子,增强幸福感。“幸福广东”在全国引起热议,广东将如何建设“幸福广东”?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记者: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要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其中,收入分配问题是制约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扩大的关键。广东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在这方面会有哪些举措? 

        黄华华: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把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放到突出位置。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广东共投入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资金9673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从40%增至57.2%。

        “十二五”期间,广东在合理调节收入差距方面的总体思路是:积极实施富民计划,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动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一是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到2020年,广东将投入超过2.4万亿元,年均新增投入292亿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稳步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三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形成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四是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完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五是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探索最低工资标准与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挂钩的长效机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六是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确保2012年全省70多万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人口达到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七是加强对公民合法财产保护,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

        记者:下一个五年,广东最令人期待的改变会有哪些?

        黄华华:从建设“幸福广东”来看,5年后全省将实现四大变化: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幅8%,分别达到35000元和11500元;二是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6%。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770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00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80万套;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平均期望寿命达76.5岁,森林覆盖率达58%;四是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记者:老百姓最关心住房问题。2010年,广州出台抑制房价的“穗七条”。一方面增加土地供应,一方面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房价普遍上涨的压力下,如何保证“住有所居”?

        黄华华:2010年,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和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2010年,全省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28万套、经济适用住房2.47万套、公共租赁住房3.5万套、限价商品房5698套。今后,广东要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立足保障基本需求、推动合理消费,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十二五”期间,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80万套,到2015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基本得到保障。同时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记者:广东是人口大省,有着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未来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口,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黄华华: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流动人口达3000多万。近年来,广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理念,建立“统一管理、优质服务”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特别是去年以来,全面实施了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取得了很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效果。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服务管理,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广东、建设广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整合人口信息资源。二是深入推进居住证“一证通”制度。三是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四是建立健全部门综合服务管理联动机制。

        记者:医疗和教育问题备受百姓关注。“十二五”期间,广东在这些领域有何规划?

        黄华华:广东将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到2015年,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参保人数新增2000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在教育领域,广东将加快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壮大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广东还将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幸福广东”。(本报记者 吴春燕)

    高 论

    “幸福像花儿一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代表眼中的“幸福广东”

        ◆要让“幸福像花儿一样”在广东盛开,但不能让“幸福像筐儿一样”什么都往里面装。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党委、政府要统筹兼顾、尽力而为,社会各界和全省人民要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各级党委、政府要为“花儿”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全体社会成员也要积极参与,为“花儿”除草、浇水、松土、施肥。

        ◆“每个人都要为幸福广东尽职履责,幸福广东是共建共享的过程。”“加快转型升级政府是关键,建设幸福广东匹夫也有责”、“人人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个个是享受幸福的对象”、“我为别人的幸福努力工作,别人为我的幸福创造条件”(三副幸福对联)。“共建共享”(三副对联横批)。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靠干不靠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只有实干会干,转型升级的进度才能加快,美丽的愿景才能一步步变成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专家观点

    “幸福广东”看得见摸得着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 陈鸿宇

        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是要为人民群众谋求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幸福是什么,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看法,在制定一套可测量可考核的指标体系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主观幸福感受与客观指标结合起来。要以客观指标为主,也要高度重视主观幸福感指标,特别要关注个别群体的不幸福感源自何处,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二是将经济指标和人文指标结合起来。三是将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特别要注意到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

    均衡发展,顺应群众新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任剑涛

        建设幸福广东要重视用好三大抓手:一是要均衡发展,重视人本。特别是注重处理好经济内外协调发展问题,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均衡问题,人的欲望与社会公平的平衡问题。二是要凸显公正,直面矛盾。要大胆运用法律监督、网络问政、媒体监督等多元手段解决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矛盾,平稳度过矛盾凸显期。三是要主客结合,渐进发展。注重主观与客观评价指标的有机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调整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更好地引导“幸福广东”建设。

    公众满意是公众幸福的表现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郑方辉

        “幸福广东”将持续多年的GDP最大化的政府公共政策导向转向国民幸福指数最大化导向,意义深远。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创新政府行为的“指挥棒”,推动经济社会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政府绩效评价指向“公众满意”与“结果导向”,而公众满意是公众幸福的表现。将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竞争上升到整体绩效及幸福指数的竞争,不失为推进“幸福广东”建设的有效路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