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动荡,暴力频仍,险象环生。
迢遥万里,山海阻隔,归途维艰。
撤离人数庞大,时间紧迫,情况复杂,头绪纷繁,困难重重,挑战史无前例。
但是,中国做到了。
九天八夜,惊心动魄的九天八夜;八夜九天,可歌可泣的八夜九天。
仅仅九天八夜,
我们在利比亚的35860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安全有序地踏上归途,其中20745人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与亲人紧紧相拥。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中,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果断决策;前后方、各部门行动迅速,齐心协力;军民团结一致,爱心接力;中国和平外交在全球赢得人心,国际互助,共同努力……
制度的优越、国力的增强是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的坚实基础。
安定繁荣的国家、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危难时刻人民的坚强依靠。
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是最高行动目标。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前后方、各部门通力合作,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撤离海外公民行动的“七个第一”
2月中旬以来,北非国家利比亚发生严重骚乱并迅速蔓延升级,安全形势急剧恶化。
多家在利中国企业遭到严重冲击:项目营地遭遇抢劫,工人受伤,损失巨大;有数千工人的部分工地食物和设备被抢被烧,饮用水只能维持3到5天……
与此同时,利比亚全国通讯中断,机场、港口纷纷关闭,陆路运输关卡重重,危机丛生。
数万我在利人员的生命安全牵动着祖国人民的心,牵动着中南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关注万里之外同胞的安危。
2月21日深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相继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迅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保障我在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以不同方式表达对我在利人员的关切。
国务院当即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我在利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张德江副总理担任总指挥,戴秉国国务委员协助。
2月22日,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室。
一大早,外交部、国资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民航局、卫生部等部委负责人赶来了,一些驻利中央企业总部负责人也赶来了。
8时整,应急指挥部全体会议在张德江副总理主持下开始举行。
一条条信息汇集,一个个决策形成,一份份指令发出……3个半小时的全体会议成为高效运作、配合默契的现场办公会。
会议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要求决定:
——把确保我在利人员生命安全作为撤离行动最高原则;
——启动国家一级应急预案,成立后方总指挥部;
——海陆空联动,用最快速度分批撤离我方人员;
——细化分批撤离方案,组织我方人员自保自救、互保互救;
——做好食品、药品和饮用水等救援物资准备,一旦条件允许,迅速分发到撤离人员手中;
——借鉴国际经验,开展国际合作;
……
“千方百计保障我人员安全,千方百计保障我财产安全,千方百计维护我国家利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一场“万里大撤离”的国家救援行动,紧张有序地拉开了大幕。
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3万多中国公民从利比亚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安全撤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同步展开。
——外交部全部动员,打破常规。除部内各司局启动应急机制,还和其他部委共同组成联合工作组奔赴前方。22日,52名外交官奔赴利比亚周边使馆支援。
在领事保护中心近200平方米的大厅内,用红笔做满标记的利比亚地图分外显眼。联络组、包机组、信息文电组、电话值守组、后勤支持组……昼夜不停地运转,记录信息,安慰家属,联系接运,传达指令。
——国资委紧急要求中央企业统计上报在利人员及分布情况,做好分期分批撤离方案,确定了在利4个分区指挥中心,协助我驻外使馆做好撤离工作,还统一协调安排了其他企业、华侨华人撤离工作。
——民航局为保证足够运力,克服了航线生疏、飞行量大、准备时间短、临时调整多等种种困难。承运的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公司从各航线上抽调正在执行航班任务的大型飞机,为此,不惜停运部分国内航线。
——交通运输部组织紧急运力,通过船舶卫星监测系统及时传送我租用的外轮相关信息,调派中远集团、中海集团货轮前往利比亚和周边国家接应撤离人员,同时组织国内运力接送回国人员早日回家。
——商务部组织安排了大量食品、饮用水、手电筒、药品等生活和医疗救援物资运往利比亚,为撤离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中国气象局提供专项气象预报服务,为撤离行动提供参考。
——财政部按照指挥部要求,为撤离行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经中央军委批准,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徐州”号导弹护卫舰日夜兼程赶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我在利被困人员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护;空军派出4架伊尔-76飞机,飞赴利比亚执行接运任务。
……
北京时间25日凌晨2时20分许,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架撤离包机返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机上224名中国公民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一声声“欢迎回家”的亲切问候,让踏入国门的同胞潸然泪下。
为协助当地使馆工作,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和公安部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随包机赴利比亚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拉塔、塞卜哈等动荡危险之地,在第一线为同胞的安全撤离保驾护航。
数日之内,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投入船舶14艘,由海上撤离受困中国公民1.8万余人;国内有关航空公司出动近百架次包机每天空运同胞数千人回国;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也飞往苏丹首都喀土穆接运人员。
“这次撤离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情况复杂,规模空前,挑战史无前例,创造了‘七个第一’,”外交部负责人说。
——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撤离海外人员;
——第一次海陆空联动;
——第一次采用摆渡中转方式撤离;
——第一次租用外国邮轮、飞机、汽车撤离;
——第一次为大量护照丢失人员开具一张纸的“回国证明”;
——第一次派出军舰与军机参与撤离;
——第一次在撤离中动员众多友好国家进行协助。
截至3月2日23时10分,分散在利比亚各地的35860名有回国意愿的受困同胞先后全部安全撤出。据了解,尚在国外的约1.3万名从利撤离人员也将于近日全部安抵祖国。
以利比亚为中心,多点展开;海陆空齐头并进、接力联动。先危后安,先难后易,分批有序,争分夺秒,新时代的中国海外救援机制,科学而高效
时间和效率,是中国大规模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的关键词。中国海外救援机制开足马力与时间赛跑,本着先危后安,先难后易,分批撤离的原则,以科学的方式追求行动的高效。
在风暴之眼的黎波里,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大使办公室第一时间改成撤离工作指挥中心。
驻利大使王旺生告诉新华社记者,在国内各部门协助下,使馆按照中央指示迅速制定了中国公民撤离方案,全体馆员夜以继日地24小时不间断展开工作,一方面千方百计和所有在利中资机构和人员保持联系,协助协调我在利人员有序撤离;一方面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和信息及时上报,同时还尽可能接待国内外各方电话咨询,耐心解答问题。
中国企业在利承建项目散布各地,一些项目营地深入沙漠腹地,最远距边境1000多公里,最近也要两三百公里。使馆根据我在利人员分布情况,将利比亚分成4个大区,“划片管理”,每个大区指派大企业负责人组织指挥撤离工作。
“我们明确要求,必须在确保各区每一名撤离人员安全离开后,负责人才能撤离,”王大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强调,“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确保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是这次撤离行动的最高原则。
但撤离行动困难之多,情况之复杂,却超出人们的想象。
由于利比亚局势不断恶化,陆、海、空三条路,一时间竟然全都难以走通!
陆路危险重重,几乎所有道路都设有关卡,抢劫事件频发;为数不多的机场,有的被炸毁,有的被管制;海路方面,几乎所有港口都被封闭,不能停靠。
没有路也要闯出路来!
我驻利比亚使馆和中资企业冒着风险,耐心细致地展开工作。终于,班加西港口通道、米苏拉塔港口通道、的黎波里机场、东西两路陆路通道,一个接一个被打通。特别是向西的陆路通道,智勇双全的中国外交官一路做工作,沿途经过了50多个关卡!
一条条撤离路线,就是一条条生命通道。我撤离在利人员行动在4条战线上井然有序地全面展开。
在北线,地中海成为撤离的“主战场”,希腊、马耳他、土耳其等沿海国家成为我在利人员撤离的中转地点。此外,许多中方人员在我相关使馆协助下,或乘包机直接回国,或途经第三国撤离。
一连数日,我使馆从希腊、马耳他、意大利等国租用的外籍邮轮、中远、中海等中方船只穿梭于地中海两岸,接运撤离人员。
当地时间3月1日10时30分,中国海军“徐州”舰与搭乘我2142名从利比亚撤离人员的“卫尼泽洛斯”号商船顺利会合,开始为撤离我在利人员船舶实施护航任务。官兵们拉起“祖国海军向你们致以亲切问候!”的横幅,向同胞致意。
据统计,经海路撤离利比亚的受困中国公民超过1.8万人,外籍人员1100余人。
在西线,国土面积不大的突尼斯,成为近三分之一在利同胞的撤离通道。据统计,约1.1万名我在利人员经突利交界的拉斯杰迪尔口岸脱离险境。
接到国内指示后,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紧急动员,成立了以火正德大使为总指挥的西线撤离中方人员指挥部,风雨兼程奔赴第一线。驻突使馆的外交官们组织在突中资企业的志愿者,成立了口岸组、接待组、联络组、包机组,顺利完成任务。
在东线,埃及成为首个接收从利比亚撤出中方人员的国家。此外,约旦也接待了600多名由利比亚乘包机撤离的中方人员。
犹记春节前夕,我驻埃及使馆成功帮助1800余名因当地动荡而滞留的中国公民平安回家过年。这一次,他们再次担当重任。
不论赤日炎炎的中午,还是寒风刺骨的午夜,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工作组都坚守在埃及与利比亚交界的萨卢姆口岸,“迎接每一位中国公民平安回家,这是我们的承诺”。
在南线,苏丹首都喀土穆机场迎来了赴利比亚接运撤离人员的中国空军4架伊尔-76运输机编队。中国空军8架次运输机和此前4架次苏丹航空公司包机共接运从利比亚塞卜哈撤至喀土穆的中国公民和外籍劳工3000多人。
……
中国驻外使领馆发挥了坚强的堡垒作用,调动一切资源和手段,在最短时间内打通各条撤离通道,及时解决交通、食宿、中转接应等各项工作,做到环环相扣,衔接有序。前方工作组迅速进入角色,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全力以赴地支持,认识高度一致,配合十分顺畅,是如此快地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一大原因。
中国海外应急救援机制,在大规模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中经受了考验,也积累了经验。
危难之际,守望互助,是中华民族的深厚传统。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从外交官、各方救援人员到帮助撤离的志愿者,以高度责任感、真挚爱心和无私奉献,让面临险境的在利同胞感受到祖国就在自己身旁
——危难之际,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2月24日下午,利比亚班加西港。海风劲吹,波涛滚滚。
“你们放心,相信中国政府,相信我们,不会留下任何一个人!”中国驻马耳他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刘美崑冒着大雨,用最大的力气喊道。
100多名中国人员,因管理规定被阻止在登船吊桥上。他的喊话,缓解了船下人员的紧张。
刘美崑从游轮最底层爬到最高层,用海事卫星同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张克远联系,与船长反复交涉,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另一名外交官李昊则死死守在船舱,不让外籍船员关门。
2个多小时后,船长终于同意,让所有人上船。船下一片欢呼。
“救命如救火,一个都不能落下!”危难之时,每一个中国外交官的心里坚守着同一个信念。
从的黎波里到利突边界的拉斯杰迪尔口岸只有400公里,外交部领事司参赞费明星一行4人闯过了50多个军警哨卡。他们在边境的沙漠风餐露宿,盖着捡来的毯子,用拾来的柴火烧水。
作为中国政府派往利比亚的三支联合工作组之一的组长,他和同事们打通了从西线撤离利比亚的“生命线”,一万多同胞顺着这条“生命线”脱离了险境。
“难、苦、累!”费明星用了这3个字形容这些天的艰辛。但“为了祖国和人民,同志们无怨无悔”。
在此次大撤离行动中,执行包机首飞任务的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总队一大队队长吉学勇。这是一条完全陌生的航线,通讯不畅、天气恶劣。吉学勇凭着精湛的技术,在8级大风中安全降落的黎波里机场。
看到同胞上了飞机,他欣慰十分:“当他们踏进飞机的一刹那,就等于迈上了自己的国土,登入了自己的家门。”
——危难之际,党员挺身而出,党旗越发鲜艳。
中国建筑、中国中交等央企根据撤离临时编队情况,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利比亚港前区登船撤离过程中,党支部将30至50人编成一组,共产党员主动站出来维持秩序,保证了从登船到撤离过程中井然有序,极大地提高了登船效率。
局势恶化,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然而,驻利比亚各中央企业党组织制定了明确撤离原则:
“先女士后男士”;
“先群众后党员”;
“先职工后干部”……
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一线领导干部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2月26日,最先起飞的空客A320载客165人飞往迪拜,作为牵头单位,水利水电集团却未安排一名自己的员工登上第一架飞机;
华为公司利比亚分公司的撤退名单上,公司高层的名字全部列在最后一批;
中石油下属长城钻探公司项目经理、共产党员李亚强让其他员工先撤离,自己主动留下协调包机事宜,并主动协助其他在利中资公司人员撤离。
东方物探公司的党员们主动留下来封存设备。管道局的党员们在其他员工撤离后,将施工设备集中到营地,将硬件材料和贵重物品妥善处理,将工程资料拷贝,将大门和库房焊死后才撤离,最大限度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
——危难之际,手足之情彰显,同胞爱心绽放。
血浓于水。在危险和磨难面前,在利中国同胞并不孤单。不离不弃,生死相守,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美德。
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二局贝达房屋建设项目营地遭洗劫,18人受伤,6人重伤。200多员工冒着风雨向附近一座小山上撤离。伤员无法行走,找不到硬木板,他们只能从工地附近捡来建筑材料竹胶板做担架;竹胶板又太软,吃不住劲,工友们就轮流托着伤员的腰行进。
在撤离的人流中,还有一名尚未满月的婴儿周懿轩。他出生13天后,父亲周凯所在的公司便受到当地暴徒的冲击。得知周凯一家将乘船抵达马耳他后,使馆早早为小懿轩准备了奶粉、奶嘴、生理盐水和纸尿裤。船刚靠岸,大使夫人张淑凤便赶到他们一家的舱室,将一张出生证明交到周凯手中:“这是使馆连夜做好的出生证明,能够协助孩子办理各种手续,保存好。”
大爱无疆,生死相依。心中的爱、肩上的责任,让一个个普通人在危难中成为英雄。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的“80后”翻译高晓林24日凌晨带领第一批工友脱离险境,进入突尼斯境内。但为了照顾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过关的同事,自称“已经崩溃”的她流着泪与记者握手道别,独自返回利比亚一侧。两天后,她终于带着公司最后一批人入境突尼斯。连续6天6夜高度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得以释放。刚过海关,这个坚强的姑娘便瘫软在地,失声痛哭。
在撤离行动主要中转站之一克里特岛,短短两天,就有60多名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从雅典赶来帮忙。“请排好队,拿好箱子,从这边上车……”,几天来,这样的话,北京姑娘李晨曦不知说了多少遍。原本说话细声细气的她,已经练就了大嗓门,不用麦克风,就能让数百名同胞听得清清楚楚。数千名撤离人员在这些志愿者的引导下,走下大巴,入住酒店,走上大巴,登机回家……
蔚蓝的地中海,水阔天高,苍茫无际。
连日来,一架接一架飞机、一艘接一艘船只搭载着从利比亚撤出的受困同胞,穿越重重阻隔,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机舱里,甲板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欣喜,流淌着百感交集的泪水。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一次“外交为民”的生动实践,既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也受益于中国和平外交在国际社会广交朋友、赢得人心。“我们为做中国人感到自豪”,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由衷的心声
2月22日至3月2日,九天八夜,世界见证中国践行“外交为民”的崇高理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始终强调,要适应我国企业和人员大量走出国门的新形势,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依法维护我国海外机构和人员的安全和合法利益。
“十一五”期间,从2006年黎以冲突,到2008年乍得内乱;从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骚乱,到2011年初埃及局势动荡……
一次又一次,中国政府的海外救援机制迎难而上,成长进步。
一次又一次,在需要救助的危难时刻,祖国伸出坚强有力的双手,倾情呵护她的儿女。
中国社会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进一步得到体现。而国家的稳定发展,是撤离行动得以快速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通过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入人心。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今年2月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中国党和政府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治国理念。
大规模撤侨行动的快速成功,也深深受益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广交朋友、赢得人心。
海外公民成功脱困,既是国家行动,也是“国际工程”,与有关国家的支持帮助分不开。希腊、马耳他、埃及、突尼斯、苏丹等利比亚周边国家同意中方设置中转安置地,希腊官员赴港口迎接中国撤离人员,突尼斯民众驾车帮助中方人员中转,卡塔尔民众主动送水送饭,土耳其、阿联酋、保加利亚等国有关部门开辟专门通道……
关键时刻,中国一贯坚持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讲情重义、以诚相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在组织撤离在利人员行动中,也同样发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截至3月2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中国已帮助12个国家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
在利比亚的中交集团、中铁建设集团等中资企业中,有不少来自越南、菲律宾和孟加拉国等国的外籍员工,同样焦急地期盼脱离险境,回到亲人的怀抱。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领事保护中心主任郭少春在打给一线外交官的电话里专门叮嘱:“任何情况下,一定不会没人管他们,这是我们对他们的承诺。”
“我们为做中国人感到自豪,”这是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员工李世杰从利比亚经海路撤至希腊克里特岛,走出船舱时说出的一句话,道出成千上万在利人员和国内亲人的诚挚心声!
法国《欧洲时报》2月25日发表评论文章说,通过撤离行动,中国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的生命价值;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这是中国人自豪感集体提升的深刻背景与人文根源。
情浓于水,爱重于山。
在这段难忘的日子,在每一个撤离口岸、机场和码头,鲜艳的五星红旗猎猎飘扬,无声地慰藉着每一位遭遇危险、归心似箭的在利同胞——
危难之际,祖国就在你身旁,牵挂你,支持你,保护你。
她拥有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坚定信念,她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制度,她拥有因稳定发展而蒸蒸日上的雄厚国力。
她,永远是人民坚强的依靠、温暖的怀抱。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