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本报各地3月3日电 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以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全国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媒体,纷纷派出精兵强将前来参加两会报道,地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直播车也开进了北京,并开设了多媒体直播间。
在两会召开之前,各地媒体已经围绕两会的重大议题,如“十二五”规划、民生问题等,进行了深度报道。两会召开之际,各地媒体又开办了许多专题、专版和专刊,以便充分报道两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他们将把代表、委员的声音,传递给全国各族人民。
上海:民生话题最抢眼
3日上午,在上海代表团的驻地京西宾馆,缪毅容正和同事们讨论选题,将来京前的报道设想进一步细化。缪毅容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今年两会前方报道组的组长,也是十多年的“老两会”。她向记者介绍,每年两会大家关注的热点都在变化,报道安排也会相应调整。“民生话题是今年最大的热点。”她告诉记者,解放日报今年的两会报道将从民生话题切入,着重聚焦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话题,关注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此外,解放日报将在“解放分析”这一品牌栏目推出代表委员解读“十二五”规划的系列述评,主动回应百姓关切。
据了解,上海媒体的两会报道不约而同地将聚焦基层、关注民生作为报道的一大重心。结合上海发展和民生的实际,加强会场内外的互动呼应,注重通过采访来自基层和有影响力的代表委员,将场内场外、会内会外联动起来。目前,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14家上海媒体的103名文字、摄影和摄像记者正在北京参加新闻报道工作。
(本报记者 曹继军、颜维琦)
河南:实现三个“第一次”
“报网互动、网网互动、短信互动,各类平台立体交叉,全方位、全景式、全覆盖、立体化报道两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社长朱夏炎介绍说,集团今年的两会报道实现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在京设立两会视频直播间,大量视频访谈等内容将由此传回河南;第一次推出手机“微报道”;第一次实现全媒体融合,集团所属全部媒体将形成大合唱。
河南广电旗下的众多媒体也不甘示弱。除了依托传统优势搭建新闻演播室、设立新闻直播间外,河南广电旗下的新媒体也使出浑身解数,手机电视等也将与广播电视节目联动,组织现场直播两会开幕式、闭幕式报道。广电记者还接受了一项新任务——通过个人微博即时报道两会动态。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新疆:记者队伍很强大
“我们今年组织了强大的采访力量来北京报道两会,人员力量和版面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随新疆代表团前来采访今年全国两会的新疆日报新闻部副主任成立新言谈中透着兴奋。
今年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和兵团日报、兵团电视台等新疆的媒体均派出强大的采访队伍,跟随新疆代表团前来北京采访两会。新疆电视台今年开设了两会热词、两会快讯等栏目,全天滚动播出两会的新闻。新疆日报重点关注民生的报道,每天推出2到4个专版,报道今年两会的新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经济报等新疆的多家媒体都开设了大量的专栏、专版。(本报记者 王瑟)
海南:创新传播和宣传形式
今年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台将以强大的阵容和创新的宣传形式积极做好两会宣传报道工作。
海南日报今年选派了五名精兵强将前往两会,提早确定了有关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受关注的话题。海南广播电视台采用了地方媒体与两会报道组互动连线形式,直播两会盛况。同时还开辟了“代表委员手记”专栏节目,以纪实形式反映与会的海南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情况。据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孔德明介绍,今年台里选派了30多名记者前往两会,除了报道两会进程盛况,为了宣传好两会,旅游卫视每日晚再加播一次。
(本报记者 魏月蘅、王晓樱)
江苏:深入报道两会热点
在两会召开之际,江苏省新闻媒体于第一时间跟进,各媒体争相开辟专栏,着力报道两会动态。
在3月1日、2日两天时间里,江苏广电总台、新华报业集团等主流媒体的特派记者先后抵达北京。媒体的精兵强将将从北京两会现场发回全面、详实的新闻报道。新华日报将在其“焦点新闻”栏目中大篇幅地跟踪报道全国两会。
从3月2日开始,各大纸质媒体推出了两会特刊专题,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都设置了专栏和专版。(本报记者 郑晋鸣)
黑龙江:全方位、多角度
黑龙江媒体高度关注此次盛会,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黑龙江电视台将报道阵地前移,在北京搭建高清演播室,并通过演播室置景、灯光等设备的全面升级及国际先进的EFP高清直播系统的应用,提升播出效果。同时,抽调三十名精兵强将组成前方报道团赴京,前后方互动,在全台各频道形成全方位联动的报道模式。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开辟了两会新观察栏目,邀请黑龙江代表、委员及外省资深人士、媒体记者等作为龙广特约评论员。
(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