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山东全面实施家长监护工程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01日   05 版)

        山东省于201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

        孩子网瘾,家长揪心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开诊的几次大规模网瘾调查显示,自2005年至今,网瘾和有网瘾倾向的人群随着国内网民的迅速增多也在迅速同步增长。其中导致网瘾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网络游戏。

        孩子陷入网瘾,家长们最为揪心。济南历城区的陈女士一提起孩子玩网游这事就很痛心:“我儿子现在正读六年级,每天放学都不按时回家,节假日更是见不着人。天天躲在网吧里上网,我下了班常常得到附近的几家网吧找人,可孩子干脆跟你打起‘游击战’。真是又气又担心!”

        记者调查发现,像陈女士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的实施无疑使那些孩子沉迷网络的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孩子不再“畅游”网游

        据了解,“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一项社会和家长参与、网游企业具体实施的社会行动。对该工程的实施,家长们一致持赞同态度。“孩子玩游戏可算有节制了。”家住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北路的张丽对儿子沉迷网络游戏一事非常无奈,“家里的电脑如果不让孩子玩,孩子就跑到同学家或者想办法到网吧里去玩。”张丽说,她担心儿子更频繁去网吧。对家长监护工程,张丽表示非常赞同。

        与张丽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家住济南舜怡家园的李先生,他的儿子正在读初二,业余时间最喜欢玩的也是网络游戏,李先生说,虽然可以实施监护,但他仍然愿意和儿子共同协商玩游戏的时间和时段,毕竟如果和儿子沟通好了,让他自己意识到玩游戏的利弊,选择有节制玩游戏,才是较好的办法。

        沟通才是关键

        虽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家长监护工程从去年3月份已经开始试行,但要到它正式实施时,对此工程是否行之有效的质疑仍然存在,“家长封停账号”、“如何确认信息真实”等问题再度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对此,网友展开了各种热议。不少网友认为此项工程还是存在很多的漏洞。比如,一位名为蓝天的网友说,“随便网上找张假身份证来注册,也许可以逃避监管”。

        相对家长们的顾虑,孩子们对此工程的实施似乎更为担心。家住洪家楼校区读初三的戴峰说:“要是在爸爸妈妈的监控下玩,那岂不是限制了我们玩游戏的自由?而且万一他们怕影响我学习彻底禁止我玩,那怎么办呢?”

        针对以上质疑,记者采访了一家网游企业的客服负责人,他表示:“一般情况下,只要家长致电我们,孩子沉迷网游的问题一定能够找到解决方案。我们会高度重视家长的每一个来电,在后台做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尽可能减少家长操作。我可以向家长保证,只要打来电话,我们就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家长确定未成年人的账号身份。”

        对于家长封停账号后,孩子出于逆反心理,重新注册账号玩游戏的担忧,这位负责人回答:“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他真正的乐趣是级别较高的游戏账号中的玩法,最在意的也是游戏中的级别、道具装备和公会朋友圈子,而不是账号本身。培养一个高级账号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封停,新号没有太多乐趣,很少有玩家会有动力重新投入精力。所以我们也希望,家长在封停账号之前,应尽量多与孩子沟通,这应该是最好的途径。”

        因此,专家们建议,未成年人应主动控制游戏时间,要积极参与线下的各类活动,不要将游戏当作精神寄托。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应该意识到,家长监护工程更多的是协助家长增进对网络游戏的了解,建立沟通,使家长更有效与子女进行对话,不能只把“监护工程”作为限制孩子网游的杀手锏。

        此外,记者日前从省政府主管部门获悉,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措施,最终形成综合保护体系。(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王菁菁 本报济南2月28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