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7日电(记者刘书永、王小润、冯蕾)今天是春运第30天,铁道部和交通运输部方面相关数据显示,节后第一流客流高峰已平稳度过,2月18日将迎来节后第二个高峰。
据铁道部消息,2月7日至16日是铁路春运的第一轮客流高峰。其中7日至13日,铁路连续7天日发送旅客超过600万人,8日升至最高点,达到687.7万人,刷新铁路春运历史纪录。据预计,随着学生返校和务工客流的增加,铁路春运节后第二个客流高峰将在2月18日左右出现。
春运前30天,春运道路客运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客流量保持较高增长态势,重点地区客流出现叠加现象。节前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重叠,形成明显的客流高峰,节后东部发达地区的用工荒更刺激了农民工的出行。二是农村客运出行人数大幅提升。从近几年情况看,农村地区节日气氛浓厚,出行需求旺盛,农村客运客流量不断增加。三是中短途运输任务繁重,道路“兜底”作用更加明显。春运期间,道路客运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承担主要的中短途运输任务,而且还分担了铁路长途客流压力。四是应急保障任务繁重,运输安全压力较大。节前部分南方省份出现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多条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的临时封闭,交通运输部门奋力抢通,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旅客滞留。五是城市公共交通保障任务艰巨。道路客运、铁路、民航、水路客运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公交客流量同步增大,运输组织难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