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大早,看到大地已披上一身白色外衣,家住徐州新沂市新安镇官庄村的村民何永春一直紧锁的眉头稍稍松开了一些,但种了一辈子庄稼的他知道,这场雪对60年不遇的干旱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何老汉的感觉无疑是正确的。根据天气预报,未来的一个月内,气象干旱仍将持续,抗旱春灌压力进一步加大,人们不禁为可能产生的粮食安全问题捏了一把汗。旱情节节蔓延,抗旱声声令急。农业专家指出,抗旱不能仅靠蛮力,愈是在这节骨眼上愈要注意抗旱的科学性。为此,记者深入走访了江苏徐州等地,探寻科学抗旱的有效性。
调水:要因地制宜
“抗旱的关键是调足水,用好水。”徐州市水利局局长冯正刚告诉记者,围绕调水,徐州可谓想尽了办法。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水利局各处室都明确了专人负责。
“水利人就要围绕怎么才能最经济、最便捷地把水送到农户的田间地头想办法。”冯局长随手拈来这样一件小事:在贾汪区,有一条11公里长的名为十里花溪的小河,但这条河水由于没有水源,只要一到旱季,就变得干枯。为了让附近的村民能有水灌田,他们就想了一个妙招,将运河水引了进来。为了解决落差大的问题,还特意修了18个拦水坝。“这次旱灾,这条河可立下了汗马功劳,村民们都可以在水坝处直接将水引到自己的田地里。”
而这样的事情在当地不胜枚举。在什么地方打井才能出水?什么样的水质可以有效利用?取什么层位的水?多大出水量可以维持可持续发展而不影响地下水的赋存环境?面对这些细节性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在调研的同时都在认真地思考着。
投入:每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江苏除了投入51.99万台农机具外,还对自行购买农机具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并逐步扩大补贴比例和补贴范围。在2月12日召开的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审核情况通报会上,江苏省农机局、省财政厅计划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水泵、喷灌机械设备等新增抗旱机具的购置补贴。江苏省财政还下达了4400万抗旱专项经费,用于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设备添置。
这么大的资金怎么用?“每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徐州市政府在3个月内连续6次召开抗旱会议,同时迅速成立了市农委、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5个督查组赴基层指导抗旱,并先期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抗旱突出问题。在此过程中,督查组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农村浇水零号柴油就足够了但在市场上买不到,而普遍使用的却是成本较高的负10号油。“二者的成本相差不少,而成本高带来的是农民利益的受损,这显然会影响到他们抗旱的热情。我们正在把这个问题向上级反映,希望能和其他部门协调解决问题。”该地督查组一位工作人员说。
徐州市副市长漆冠山介绍,目前,徐州共投入抗旱人数59万人,泵站1809处,机动抗旱设备2.99万台套,累计提水量5.8亿立方米,共投入抗旱资金1.47亿元,抗旱浇灌面积362万亩。得益于较完善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截至目前,全市小麦基本上已灌溉两遍,部分地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惠农:服务到心坎上
在抗旱这项系统工程里,“惠农”这一环节同样体现着其重要性。“政府把水送到各村门口了,具体怎么用,就要靠农民自己了。”江苏省防汛防旱工作指导办公室宋玉主任说。为调动起广大农民的抗旱积极性,省各级农机部门在惠农上想尽了办法。
在徐州,记者注意到田间地头活跃着不少“抗旱服务队”。贾汪区汴塘镇的马头村,一群人正忙着给麦田浇水。今年62岁的村民刘明伦,儿女都在外地,走路也不灵活,浇水的难度很大。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自发成立的服务队及时赶到,解决了燃眉之急。对此,该镇镇长李萍说,目前全镇每个村都组织了抗旱服务队,一个村十到十五个人,主要针对贫困户和在外打工家里没有劳力的免费服务。
连日来,在徐州抗旱保电第一线,随处可见275个供电服务队的身影。他们架设低压线路、消除供电缺陷,帮助农户解决灌溉用电难题。不仅如此,全市供电所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对抗旱保电特事特办,减少环节,缩短时间;对农网线路强化维护,抗旱保电期间错峰避峰,优先保证农业抗旱用电;抗旱电力服务小分队,主动了解农民抗旱用电需求,现场对浇灌设施“把脉问诊”,为排灌用电装表接线。
记者了解到,在整个江苏,500多个抗旱工作小组,以广发公开信、广播通告或直接到地头走说等方式,告诉农户何时浇水的抗旱效果最好,什么样的田要浇多少肥料等科学抗旱保苗措施,从而确保农民抗旱保苗成效,他们为江苏的科学抗旱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本报徐州2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陆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