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汪海波研究员撰写的《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第二版)已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从现代产业角度探索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学术专著,对于我国产业经济史中的重大事件的决策、实施和效果均有详实的阐述,对经验教训进行了中肯分析,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产业方针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第二版在第一版写到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005-2009年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这五年无论是在经济改革、经济发展和指导思想方面都颇具特色。作者指出,这一轮经济周期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05年—2007年,这三年继2004年之后连续偏热和过热。但这三年之间经济增速的差距并不大。如果以2007年为波峰年(该年经济增速为13.0%),以2009年为波谷年(该年经济增速为8.7%),那么,波谷年和波峰年之间经济增速的落差只有4.3个百分点。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出现的第一个轻波周期。而2008年—200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中国经济周期下行和世界金融危机等多重冲击,这两年经济仍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面,党的十七大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也给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第二版还对第一版作了其他一些重要修订与补充:一是对第一版原有的一些提法在仔细斟酌以后做了改动,使其更加精辟与深刻;二是依据新的资料对第一版的某些薄弱方面做了补充;三是对第一版运用的史料做了筛选,行文更加精练。
作者还对产业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有一些独到见解。如用基本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作为首要标准,用生产力作为第二标准,合理划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将产业发展中的决策过程、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三方面的历史过程联系起来全面阐述,力图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等等。 (作者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