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玉树2月6日电(记者谢文)听说记者明天就要离开玉树了,次仁尼玛用塑料袋给我包了点藏茶,并用笨拙的汉语说:“我今天带你去看看以前的房子吧。”
次仁尼玛打电话叫来了侄子,侄子开着新买的汽车拉着记者绕过熙熙攘攘的市场,沿着砾石密布的陡峭山路缓慢地朝目的地驶去。
从扎西大通山的山腰,一条一脚宽的裂缝一直伸向山顶,这是地震的杰作,次仁尼玛以前房屋的废墟就在裂缝的底端。
“我们能活下来,是个奇迹,活着的人知道要珍惜生活。”次仁尼玛说,当时屋子开始摇晃,他一把把妻子长青推到厨房储物间,那里有铁架和硬塑料的顶比较安全,自己则赶紧往外跑。外甥尕朋一直由次仁尼玛领养,当时在学校,往家跑的路上救了几个人,当看到山腰上自家的房子已经倒塌,登时全身失去了感觉,在红旗小学的桥头,表妹俄金措毛使劲地摇晃才摇醒他。站在废墟上的次仁尼玛、尕朋、俄金措毛一起,带着微笑,甚至有些沉浸地回忆起这些能存留脑海一辈子的细节。
迎着灿烂的阳光,他们一家四人站在房屋的废墟上,带着微笑拍了一张留影。山下帐篷前,次仁尼玛的妻子长青带着儿子丁增更加正在朝记者挥手。远处从结古镇去往机场的路上,崭新的瓦房迎来了第一批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