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者,郭记者,出发喽!”屋外响起主人老张的催促声,记者早就约好跟他们去镇上办年货。
“这条路从江边那座铁索桥到啣凤岩村,两公里长,我们叫它索啣路,是震后政府建的。现在,逢场去镇里卖农货、买东西方便多了。村里几户有实力的人家,都打起了买车的主意!不光我们村,水磨镇村村都通了这样的路。”老张说得有些兴奋。“逢场”是当地人的说法,就是赶集。老张告诉我们,路修好了,市场天天都繁荣。
卖菜蔬的梁大姐告诉我们:“这几天生意很好,一天能卖出一两千呢。菜是从都江堰进的,价钱与平时差不多。”在花炮摊前,记者看到一位老大娘,背着个大背篓,正在选购花炮。一问才知,老人姓贾,是附近大岩洞村的,买了花生、糖果、蔬菜,花炮是给孙子买的。正说着,一位骑摩托的小伙子停在摊前,一口气买了200多元烟花鞭炮。小伙来自黄家坪,他告诉记者,平时在外打工,回家要多买点年货,好好犒劳一下老婆孩子,过个热闹年。
水磨镇农贸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中告诉记者,震后,政府投入100多万元补贴扩建市场,现在年营业额达7000万元左右,仅春节期间,就预计可达2000万元。随着升级扩建,镇里人口大幅增加,预计5年后,镇里常住人口将达到5万人,农贸市场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报记者 周 迅)
(本报汶川2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