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有个“汝康”之家,在这里,病友们润物细无声地接受着阳光雨露般心心相印的服务。
天坛医院乳腺科王丕琳主任带领全科携手病友从“心”开始,用“心”治病,身心同治。7年了,创造了全新的服务模式——医友式患者关系。
王丕琳回首7年路程的总结只有一句话:“我们就是一个家,我是这个家里的妈妈。”
这里,服务是温馨的,医疗服务是透明的,服务是量化的。住院费用采用“一站式、病房终结服务”,病人所有的疑问“消化”在住院期间。这里优化的检查程序大大缩短了病人住院天数又降低了医疗费用。病人入院当天即被通知空腹血检,术后病情允许即尽早出院接受院外医疗指导服务,基本做到良性乳腺疾病入院后两天手术,乳腺癌病友入院7天手术,乳腺癌患者平均住院日约两周,她们手术的医疗费控制在1.2万至1.5万元左右,为北京市较低水平。
这里,入院当天给予鼓励支持;确诊后共同制定治疗计划;手术前进行放松训练;术后安慰鼓励;换药过程中营造轻松气氛;化疗前进行脱发心理预处理;出院对患者饮食、生活、锻炼及佩戴义乳等进行指导。
王丕琳创造的以心理治疗为特色的新型乳癌治疗模式,内含入院出院必需的至少5次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劝告、抚慰、解释、保证等语言成为一种汝康语言汝康艺术,无形的“转化”工程凝聚成一种内驱力,由此每天进行着放松训练,正强化与转移注意,暗示治疗,展示了强大的心理免疫能量。柔弱的女性每每遇到不幸比男性更容易流泪和呼吸窘迫,鲜为人知的还有年轻的病人为了治疗甚至需要过早进入更年期,心慌、出汗、易怒的身心痛苦症状可想而知。王丕琳可以不用药少用药用心理疏导,一次次帮助姐妹渡过“苦海”……
石家庄市白领丽人小谢,工作体面夫妻恩爱,不料乳腺有个硬块,她不敢正视现实直至乳房烂成碗大,脓水腐肉下可见一层膜包着肋骨。惴惴不安幻想逃避,不能接受又不敢听到“癌”这个字,让她几十次短信找王大夫欲言又止。“我把三个大牌专家一起请来了!”“你还不算太重!”“你冰雪聪明,可要爱自己啊!”王丕琳的声音送到小谢心里。不知所措的小谢终于接受了规范化治疗,瑟瑟发抖、鸵鸟般的她碗大的溃烂伤口和淌血的心初步愈合了!
田大妈的女儿、三十出头的小丽脾气有点儿“横”,得了晚期乳癌又不小心丢掉了医保关系,她越发暴躁,刚进病房就把送餐车一脚踹出去老远。王丕琳用手机打电话开导怒火中烧的小丽:“你看你能踢车说明你身体底子不错,可再用力血管破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小丽的心锁在不知多少次的电话“话疗”中打开了。
2008年10月,来自内蒙古的冯姐住进病房,贫困让一家人甚至对她想到放弃。丈夫先是悄悄给王主任来电话说,家里没钱只有借高利贷,接着哥嫂得知妹妹患的病竟劝妹夫“别在她身上花钱了,留下钱以后再娶。”冯姐不治出院了,面临绝境的她来电求救。王丕琳一次次找这位丈夫。手机关机了,就找座机打,终于打通了:“你们是一家人,不治最受损失的是你啊,儿子以后会恨你,这病一烂痛就钻心啊,你忍心吗?过来,我们一起想办法。”借上一万元,丈夫终于带妻子重返病房。王丕琳帮他找零工打,又设法找中国乳癌基金会递救助申请,在基金会和“猜猜女人心”栏目帮助下筹到1.3万元善款,治疗马上开始了……现在,这个家中丈夫下矿,妻子养鸡。一次复查来京,丈夫把几颗山核桃送到王大夫手里,不善言辞的农家汉子此时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位权威专家评论说:王丕琳以随时奉献的全方位竭诚付出,在医学融合心理学基础上,创造了身心同治、医病医心实践。她潜心研究医疗服务的艺术,多层次、多角度深化人性化服务理念,提倡尊重患者人格,关注患者心理,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治疗过程的透明及患者参与,倡导“快捷、高效、优质、价廉”的服务理念,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医友式医患关系。(本报通讯员 朱丽丽 吴缦莉 本报记者 杜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