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两头受挤”的钢铁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一头受到上游大宗原材料成本的挤压,一头受到供给总量过大而带来的市场供需压力的挤压,钢铁业亟待绿色转型。
日前,在山东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召开的循环经济暨节能减排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2010年日照钢铁数十亿元利润的50%来自节能与废弃物利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为钢铁业做大做强积累了经验,带来一抹亮丽的“绿色”。
循环经济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010年,日照钢铁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实现利税76亿元,其中利润45亿元,净利润率达到10%,在“微利时代”的钢铁企业中成绩斐然。
国家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说,中国经济目前发展的最大障碍来自能源和资源问题,如果全国的钢铁厂都能像日照钢铁这样负能炼钢,将能为中国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据介绍,日照钢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形成了“冶金渣和含铁尘泥零排放、高炉煤气零排放、生产废水零排放、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蒸汽闭路利用”的资源与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真正做到了“废气全回收”、“综合再利用”,每年还可节约标准煤37万吨,间接减少了28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今后,我们的钢铁主业不再扩建,规模不再上升了,企业做强的效益增长点就在循环经济上。”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对于日照钢铁2011年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日照钢铁党委书记廖海亭说,2010年,公司利润的50%来自循环经济,其吨钢排水量、吨钢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在全国大型钢企排名第一。
据悉,2010年,日照钢铁通过循环经济体系共完成自发电30.3亿度,占供电总量的52%,产值18.5亿元;利用固废生产水泥105万吨,产值2.06亿元;生产水渣超细粉347万吨,产值4.24亿元……
循环经济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近年来,日照钢铁累计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上已投入资金30.2亿元,在钢铁烧结脱硫技术、高炉煤气发电技术、余热余压发电和固废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附属产品年产值如果充分释放可以达到24.9亿元。
“企业搞环保,不应把它当成包袱,而是应当成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吕政表示,日照钢铁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舍得投钱,因此也挣到了钱,实现了良性循环,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如果环保不上水平,到处乌烟瘴气,我们就是一年挣200亿元也是徒有其表,别人得管我们叫黑心暴发户。”杜双华说。
日照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7000多吨。2011年日照钢铁的目标是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全脱硫生产。杜双华说:“尽管国家对钢铁行业烧结的脱硫项目并没有强制执行标准,但是我们要为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负责,要为日照的蓝天碧海做出贡献。”(本报记者 郭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