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焦作1月28日电(记者崔志坚)“你的唱腔再高点,你俩再走一遍场子”,昨天晚上,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山村文化中心的灯一直亮到晚上10点多,刘万勤忙里忙外,督促大家抓紧排练,不放过一个细节,他说:“白天忙活着备年货,晚上就得‘加班’了,这是村里过年的重头戏,可不能演砸喽!”
该村文化中心的窗户外,可以看到一个水泥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沁阳是河南省唯一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县市,全市329个行政村村村都有“一架两台”,即一副标准篮球架、两副标准乒乓球台。与北山村一样,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起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由于实现制度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以及活动的正常化,38万农民的文化生活有了保障。既爱打球又能唱戏的刘万勤说:“村里像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新时期的农民不能只会种地,”北山村怀梆剧团团长宋尚来说,“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的稀有地方剧种,因起源于旧怀庆府(今沁阳)一带而得名,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这一古老的剧种。”
“村文化中心就是我们的文化之家,”崇义镇小金陵村村民杨永梅说,“在这里能听戏,还能受教育。”去年,沁阳市根据当地真人真事创作的大型怀梆现代戏《好媳妇》在各个中心巡演,不仅感动了当地群众,还被邀请到周边县市巡演二三十场。
“你别看现在没有人来看我们的排练,到了初五,我们的戏台子搭起来,亮上一嗓子,看的人就不请自来,那就热闹了。”排练结束时,刘万勤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