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并且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也采取了不少相应对策,取得较好的效果,各地老龄工作的经验也很值得学习借鉴。但是,总体上讲,应对老龄化策略,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课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地表现为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与经济发展相比且属于“未富先老”,(部分发达地区也只是“小富先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问题更严重。老龄化对策需要全方位的应对战略,笔者认为将此上升为基本国策的时机已经成熟。
人口、资源、环境是国家发展的三大基点,而人口问题中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主要指的是儿童,人口的另一端则是老人,一老一小都不能忽视。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要达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么大的人口群体是不可回避且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些老人是建国前或建国初期出生的,绝大部分经历了民国、抗战、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一路走来,有的还在继续为改革开放、民族复兴作贡献。这是一个饱经风雨,曾经支撑我们社会脊梁的,伟大民族的群体,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口财富。
从人口学角度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延缓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而全面应对老龄化社会,是延长人口寿命、保障老人生活质量和促进全民族繁荣、国家强盛的重要象征,“一老一小”成为人口国策的两个端点,相辅相承、互为支持。
从中华民族传统讲:尊老、爱老、助老是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历代不变的道德观和文化观,也应是在国力逐步增强的进程中应首先考虑的基本问题。
从世界视野看:应对老龄化成为基本国策是国力发达首先亮出的战略品牌,不仅顺应民意,也会得到世界的尊重和认同。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是人的可持续,即生命的持续和生活品质的优化,夕阳人生的灿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国家发展阶段看:在人均三千到一万美元的历史阶段,扩大内需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手段。养老事业无论居家养老还是社会养老,都将扩大就业、提高社会发展质量,成为转变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主流事业之一。
总之,无论从哪方面讲,老龄化事业作为基本国策都有合理性、合法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应该把老龄化事业(或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定为基本国策。在民族教育中开展尊老、爱老、助老的德育教育,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发扬光大,使老龄文化更加博大精深。在高校、职教改革中设立老龄管理和护理专业,培养专门人才,成为敬老院、福利院和社会管理的专家。
国家要进一步完善专门法规、政策和措施,逐步实现老龄管理的基本覆盖(而不只是那些少数的老干部局、处、站),让全国老人都能享受到这一国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