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9日 星期三

    城市“变脸”还是少些为妙

    钟一苇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9日   02 版)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组织商户统一更换门头牌匾的事情。为了迎接第六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该区对户外广告进行了高标准综合整治——指定规格、指定标准、指定时间甚至指定公司更换牌匾。据统计,全区商户为此要花费1200万元以上。

        形象很重要,尤其按照传统的习惯,有宾客来临时,把脸面弄得风光些,给人留个好印象,这是关乎面子问题的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让街道的风景更整洁些、更好看些,也没有什么过分之处。但问题是,有关部门将这样的想法落实下去的时候,既没有充分的调研听证,完全凭一己的独断,又缺乏细致的安排,工作方式较为粗糙。结果怎么样呢?街上的牌匾倒是整齐划一、色彩亮丽,但相关商户们却是满腹意见,一点也没有脸上有光的样子。

        像杏花岭区这样,给城市统一“变脸”的做法近些年来并不少见。特别是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无论是追求新城新貌还是讲究旧城新颜,“一刀切”的城市装修工程层出不穷。比如,有的地方仅仅嫌弃旧城建筑屋顶的颜色太杂乱、不好看,便强令人们刷上统一的色彩;还有的地方觉得街边的树木不够气派,就先把原先的统统放倒,再变魔术般地换上现成的大树。此类城市景观改造速度快、效率高,视觉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但其中潜藏的问题似乎很少进入城市管理者的视野——急速“变脸”符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民生改善,能不能契合科学发展要求等等。事实证明,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即使城市“变脸”之后有光鲜的外表,也难掩迟早会留出脓水的伤疤。

        当然,我们说城市要少一些“变脸”游戏,不是不讲城市形象,恰恰相反,城市在改头换面的时候多一些审慎,乃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城市魅力。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所谓形象到底是谁的形象?是某些城市管理者的面子,还是广大老百姓的风貌?如果城市“变脸”只是为了个别人的面子,而全然不顾老百姓的脸色,那么这样的形象除了暴露好大喜功之病,又有什么意义?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个城市的形象好坏,不只在于外表看起来好不好,更取决于老百姓的评价怎么样。有些人可能觉得,为了扫除城市的脏乱差,红头文件可以“雷厉风行”,出得快一些、强一些,甚至可以不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和切身感受,但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另一种政策形象上的“脏乱差”呢?

        城市面貌的改变,应尊重城市历史,应遵循科学规律,还要精打细算,顾及民众利益。太原市杏花岭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列出了城市“变脸”带来的效应:牌匾做好了,就能招揽顾客,更能吸引顾客。这种思路在城市改造中很具典型性,不过,当改造会付出不菲的经济代价和巨大的社会成本时,其中的逻辑链条有可能崩塌,很难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