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8日 星期二

    再谈到欧洲该买什么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8日   14 版)
    绘图 赵和平

        上一篇《到欧洲旅游该买什么?》(见光明日报1月4日14版)发表之后,有读者说我是给“名牌”使绊儿,给“风土”做广告。幸亏我在文中没提到任何一个具体的品牌和具体的人和事,要不真会惹上名誉官司。

        其实,“风土”中也不都是世外桃源、童叟无欺、只靠诚信过日子。也有忽悠、也有尔虞我诈、也有小小不严能钻空子就钻空子能蒙就蒙。一个比利时记者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去参观某家很有名气的烈酒酒庄。他问庄主:你家长于向市场贡献年份酒,那么有没有1944年的?那是这位记者老兄出生的年份,他想收藏一瓶。

        那酒庄庄主回答说,1944年的,哦,我家没有。不过,如果有客人要,我也可以给他们装一瓶!

        该记者说,你说他们这些烈酒的年份酒,怎么让人相信?怎么证明那里边装的是“这一年”的,而非“那一年”的?

        烈酒,在法国主要就是干邑、雅文邑,还有苹果做的苹果烧酒,以及各个葡萄酒产区产量极少的蒸馏酒,一般是不同年份的酒混合而成。当然是存得越久、老酒的比例越高越好。而专门用某一年的酒装瓶不太多见,因为烈酒的优势就是不同年份产品之间的混合。但为了迎合一些顾客要年份酒做纪念的心理,有些酒庄也专门做一些。

        还有,有些酒瓶里的奥妙,得从酒瓶外去找。一位干邑酒农就给我讲过,生产烈酒,为了尽快降低酒精含量,在某一步骤都会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一般是在蒸馏之后的第三年,加入30%的水,然后再放入橡木桶中储藏。如果不加水,只靠蒸发自然降低蒸馏酒的酒精含量的话,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现在几乎没有哪家酒庄完全靠自然蒸发,都加水,加技术手段,这是商业压力下酒商们的普遍做法。但是没人提起——大家都明白,这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这么多年,我听酒农酒商提到掺水降酒精度这事儿的,只有两次!还有一次是在雅文邑的一家专职蒸馏的企业,从一个对自己的意大利老板动不动就停产而心存不满的酿酒师嘴里。

        现在,欧洲的高级消费品,都把开发新市场、发展新客户的目光投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法国雅文邑地区酒业公会的桑德拉说,作为一种高档酒,雅文邑的前途就在中国!而远在千里之外、与其毫无行业同质性的一家比利时时尚品牌“德尔沃”的销售经理,说的话与桑德拉如出一辙。其实,与那些早已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人视野的不同类别的很多大牌奢侈品相比,他们算是“觉悟”得晚的了。

        欧洲人虽然创造力还有但勤奋不再,所以现在值得称道的,就剩下个“品牌”和“风土”了。用国际政治的术语说,就是“软实力”。或者,加上“掺水”什么的,有人就称之为“巧实力”。

        其实,“软实力”我们也有啊,我们那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别人拿不走也学不像。我们的“风土”,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关键是得开发出来、宣扬出去!这不就是我们的“软实力”吗!至于“巧实力”,我看倒先别着急。

        话说回来,人家那些品牌有今天风雨不愁的好日子,那也是“熬”出来的!“软实力”、“巧实力”后面,是“硬实力”、“真实力”。相信能工巧匠藏巧于拙,相信能言巧辩大巧若拙。只要认认真真做事情,聚精会神做产品,只要质量好,价格公道,先有“硬实力”,再慢慢培养出信誉培养出“软实力”。说不定多少年后,欧洲人来中国买中国的名牌和“风土”,趋之若鹜门庭若市,还得受限制,凭护照一人只能买一份,想多买您得上门外找你们的留学生冒名顶替帮着排队才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