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些巨大的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首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标志着首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二五”即将开启之际,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就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及“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和重点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郭市长,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郭金龙:“十一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圆满完成了两件大事,顺利实现了“六个翻番”、一大改善。
完成两件大事,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
实现“六个翻番”,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加快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全面实现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初步预计,六项重要经济指标与2005年相比大体上“翻了一番”:经济总量由6970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累计翻了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5600美元到突破10000美元,大体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由919亿元增加到2354亿元,翻了一番多。同时,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总额也都比2005年翻了一番。
实现“一大改善”,就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五年来,我们更加注重以发展的成果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社会保障各项待遇标准均提高4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8%。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标志着首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作为首都,北京的未来发展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请郭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有关情况。
郭金龙:“十二五”时期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寄予厚望,首都人民充满期待。中共北京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目标和十大任务,特别是鲜明地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任务。“两个率先”就是: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充分考虑了首都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长远需要,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来讲,就是要充分发挥首都创新资源优势,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把北京建成国家创新中心,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来讲,就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下更大的气力,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重点新城、重点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水平。我们要以实现“两个率先”为标志,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最前面。
记者:近些年来,北京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5.5%。请问郭市长,在“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哪些考虑?
郭金龙:我们提出了“两个品牌”的战略,就是要围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的首都经济特征,统筹服务好、调动好各类资源要素,整体塑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我们认为,这是发挥首都优势,落实城市功能定位,显著增强北京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产业发展规律和演进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深度调整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着力构建首都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与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不断完善和提升首都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同时,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高端现代制造业,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上下游两端延伸,加快“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变,巩固和提升实体经济对首都经济的支撑作用。
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收入在“十一五”时期增长比较快,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请问郭市长,在“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打算?
郭金龙: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充分体现了对改善人民生活的高度关注,非常鼓舞人心。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目标定为8%,比“十一五”时期提升了两个百分点。把未来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也定为8%,两者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力争实现“一个同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我们将坚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一是落实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每个劳动者创造充分就业机会。二是致力于制度整合衔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三是认真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四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大力发展适宜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本报记者 杜弋鹏 张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