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浙江交通科技创新硕果盈枝

    作者:通讯员 傅晨琦 记者 叶辉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8日 10版)

        本报杭州10月27日电 记者今天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跨海桥梁建设最新技术成果的标志性工程,它的设计理念和科技成果已在青岛海湾大桥、舟山金塘大桥、江苏常熟黄海大桥等十余个跨海大桥建设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这一成果只是浙江省交通科技成果中的一项。

        “浙江现有公路桥梁4万余座,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世界级桥梁让浙江的桥名扬天下;隧道数量1130座,为全国之最,括苍山、苍岭隧道分别为华东第一、第二长隧道。千隧万桥在穿越时空走廊的背后则是浙江交通科技的一次次突破与创新。”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卞钧霈对记者说。

        截至2010年9月,浙江“十一五”期间完成研究项目的鉴定、评审245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18项,“国际先进水平”66项,“国内领先水平”108项;2008、2009年分别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奖8项、15项,名列全国前茅。

        据悉,杭州湾跨海大桥成功获得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核心技术,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浙江省甚至中国在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地位。

        卞钧霈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立了一个海、陆、空立体的安全防护网。在海上,它建立了防船撞系统和VTS系统,在桥区海域设置了77个永久性航标,在桥面设置了先进的风障设施;在陆空,建立了涵盖导向、气象、照明、紧急电话与广播、结构健康监测等九大智能监控系统。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大桥监控中心第一时间发现的事故和事故苗子占60%以上,有效地提升了监控的预警预控能力。

        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依托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进行。西堠门大桥主跨1650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于2009年12月建成通车,2010年被第27届美国国际桥梁大会授予“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项目的实施,突破了大跨径悬索桥建设中的设计、抗风、施工、施工监控、结构监测等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一套技术指南,形成一批成套技术、装备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为西堠门大桥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有效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桥梁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浙江省交通厅在科技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上不遗余力:组建市级交通科技成果推广中心,探索中介培育的新途径;开办“浙江交通科技网”,建立科技信息沟通机制等多举措,“十一五”期间已实施的成果推广应用项目达400余项。

        由于浙江地处软土地基区域,软土深达三四十米,因此而造成的公路“桥头跳”一直是困扰浙江公路建设的老大难问题。经40余个课题研究,浙江在2009年已基本形成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要点,把管状、轻质路堤、汽泡混凝土等近10种成熟的技术予以应用推广,效果明显,近几年建成的申苏浙皖、申嘉湖等高速公路的桥头跳现象已基本感觉不到了。

        浙江省交通厅厅长郭剑彪表示,今后该厅仍将围绕建设全省性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着手建立规划体系、充实计划体系、营造政策和制度体系、完善支持保障体系等四方面继续在高速公路建设、大型港口建设、路面材料再生和结构耐久性、交通信息化、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组织好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同时,每年还会开展近100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成果转化,培育专业带头人,推进“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建设做好科技保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