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震救灾精神到奥运、航天精神,从全国道德模范到“中国好人榜”,从”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迎国庆到迎世博、迎亚运,从北京奥运会“鸟巢一代”到上海世博会“海宝一代”……“十一五”期间,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同样硕果累累,文明之花在中华大地璀璨绽放。
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精神
新闻背景:汶川、玉树两次抗震救灾,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发射神舟飞船和嫦娥绕月飞行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大事不断、难事连串的这五年中,我们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鼓舞人心的时代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为激发全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卢黎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了更加鲜明的三大特色,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引领;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建设载体;以高尚精神和典型事例为着力抓手。
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价值判断的标准和价值追求的目标。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教育的范围从以党内、学校教育为主,逐步影响和扩展到全社会,教育的渠道、途径、方法和手段也日趋丰富多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人民自觉的学习实践。
吴潜涛(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精髓地位。爱国主义经过从作为“国民公德”、“道德基本要求”到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再到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直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发展,其内含和外延广为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爱国主义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感情,它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政治准则和法律规范,更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王小锡(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面对特大自然灾害,我国政府和人民所表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救灾精神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而又最好的诠释,并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和彰显。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在渗透着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感召下,任何灾难都压不垮伟大的中国人民。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之魂、改革开放之魂、经济社会发展之魂,她将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领作用。
道德模范打动人心
新闻背景:2007年、2009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相继举办第一、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经群众投票,共评选出108名全国道德模范和516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与此同时,各省市县也推出大批道德模范。中国文明网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1800多人名列“中国好人榜”。为树立学习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有关部门启动了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2400多位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深入全国300多个城市和行业系统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道德文明的种子撒播在亿万民众的心头。
王小锡:道德模范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他们不仅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的道德风尚树立了标尺,也激励着人们不断以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人们在高度认同道德模范的同时呼唤社会主义道德,在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孕育着道德境界的切实提升。社会文明建设首先要不断提升人的文明程度和发展人的各项潜能。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人的各项素质就需要在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引导下不断地加以培养和发掘,道德模范以及“身边好人”的评选表彰正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卢黎歌:典型事例对人有着强烈的启示、激励、教育作用。在社会中倡导什么样的精神和榜样,对社会都会产生重要的示范性影响。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和主体。在伟大事业建设的实践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模范人物。近几年来,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鲜活而感人的教材。谢延信、方永刚、袁隆平、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群体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和群体,在祖国大地广为传颂。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指示,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这些英雄模范,成为可亲、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时代榜样。
通过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巡回报告会等形式,通过表彰和宣传扩大模范人物的社会影响,把他们的精神融入民族精神之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模范、争先创优的浓厚社会氛围,是“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具体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新闻背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7万多名赛会志愿者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城市志愿服务,100万社会志愿者在全市社区乡镇开展志愿服务。现在世博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州亚运会也将拉开序幕。上海世博园内昵称“小白菜”的志愿者,以兢兢业业的精神、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世界感受到与世博交相辉映的志愿者风貌。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志愿服务在中国大地蔚然成风。
吴潜涛: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几年来,中国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日益高涨。人们的爱国情感总是与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总要体现在一个时代或者一段时期所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之中。事实证明:当与祖国荣辱休戚相关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刻,中国广大民众都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志愿服务则是其中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都获得了普遍赞誉。这种志愿服务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以自愿、无偿为前提的志愿精神,引导着我国大批志愿者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这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
新闻背景:近年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蓬勃开展,让文明之风吹遍神州大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三大创建活动的继续推进,促进城乡文明水平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卢黎歌: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创优争先活动,创建文明区域、文明乡镇、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企业、文明连队、文明机关等,老百姓生活的自然环境更优美了,人际关系更融洽了,社会氛围更和谐了,精神生活更愉悦了。为了有效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几年各方面确实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王小锡:没有力求改革创新的科技文化人才,就不会有一个发达的国家,没有不断追求思想道德进步的公民,就不会有一个文明的国度。所以,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放在突出位置,不仅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幸福安康的物质生活,还要让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也过得充实富足。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众志成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之路。
当然,要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形成不竭的动力,要始终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凝心聚力,还需要下很多功夫。关键是要探索落实以人为本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地发挥以人为本的社会聚合功能和价值导向作用。这样,真正体现人本理念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越搞越好,精神文明之花就能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