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29日 星期三

    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机制的若干思考

    聂辰席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29日   07 版)

        核心提要

        未来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利益平衡问题。

        我们所讲的利益平衡应当是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平衡,是有利于发展的和谐状态,而不是搞平均主义。

        解决利益不平衡问题,不能只靠市场调节,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系列制度化、法治化的解决机制。

        顺应群众文化需求上升的趋势,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利益的平衡与共享。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解决好利益平衡问题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机制,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加快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机制,是当前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基础性紧迫任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利益平衡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未来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利益平衡问题。

        当前,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和部门对解决利益平衡问题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的认为我国人均GDP目前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也越过了所谓的“矛盾凸显期”,利益平衡问题不必花太多精力了;有的认为利益不平衡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要靠市场,政府不应过多干预,而应“无为而治”;有的认为“无所谓”,中国人心理承受力很强,当前利益不平衡还处于可承受范围,出现一些问题不必“大惊小怪”;等等。这些认识很有代表性,是当前解决好利益平衡问题的思想障碍。我们必须走出这些认识误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有关要求上来。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衡。我们所讲的利益平衡应当是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平衡,是有利于发展的和谐状态,而不是搞平均主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但同时要看到,利益不平衡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有关材料显示,我国基尼系数自2002年就超过了0.4的警戒线,近几年一直持续走高。而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我们为了更好地发展必须做好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

        实现利益平衡、促进社会和谐,关键是要形成制度化、法治化的解决机制

        (一)政府主导的公共责任机制。解决利益不平衡问题,单靠市场是不行的,关键是看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履行得如何。各级政府要把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凸显出来,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行为和程序,加强管理、监督和检查。必须把改善民生、科学发展的理念变成各级党委政府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把民生指标切实纳入政府考核和干部评价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责任链条,使好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二)有效运行的利益调节机制。当前最紧迫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和改革分配制度,尽快扭转城乡、地区、行业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既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着力点主要有:一是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主要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制定实施让人“有尊严生活”的工资标准。二是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同时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三是抓好“两头”,一头是对高收入群体,要严格执行调控政策,特别是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一头是对低收入群体,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障力度,特别是要保障好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四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快收入分配领域的立法步伐,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深入治理商业贿赂。

        (三)顺畅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民众的利益诉求在表达中一旦出现“梗阻”,就会影响情绪、积成矛盾。要通过畅通渠道,让民众拥有更多的利益诉求表达的制度资源。一是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表达民众利益诉求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作为民众与政府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三是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强化舆情收集、分析和反馈,使社情民意更好地进入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探索基层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

        (四)快捷的利益矛盾化解机制。利益矛盾产生后,需要有制度化的应对化解措施。一是建立快速反应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利益冲突,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特别是突发性的利益冲突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妥善应对。二是建立利益协商制度。矛盾各方按照法律的渠道和程序谈判协商,力求自主解决其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劳资双方的协商谈判机制。三是建立第三方调解仲裁制度。若矛盾双方无法达成妥协,第三方的调解或仲裁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程序,其中政府和司法机构应主动承担责任,发挥好协调作用。

        (五)执行到位的利益补偿机制。主要内容是确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社会保险制度,如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覆盖面。二是社会救济制度,对老弱病残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完善社会化救助体系。三是社会福利制度。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更加有效的供养制度,对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完善制度化生活保障,大力兴办社会福利机构。

        顺应文化需求加速上升的趋势,努力实现文化利益的平衡和共享

        文化利益是群众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文化利益的平衡,构建人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满足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一)大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形成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和网络节点。坚持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文化设施建设。注重“抓点扩面”,消除空白点,在完善大中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切实让广大城乡群众学有场所、娱有空间、乐有设施。

        (二)大力推进文化精品工程,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内容。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艺术创造、尊重艺术人才、尊重创作权利、尊重创作成果的良好氛围,建立有利于多出精品的文化创新机制,努力推出思想内容健康、艺术质量上乘、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扶持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文艺门类,培养和造就文化名家,使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出来。改进文化活动方式,努力打造反映时代精神、便于群众参与、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

        (三)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着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使之不断扩大覆盖面,向基层延伸拓展。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文化领域新增加的财政投入应主要用于农村。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帮助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

        (四)大力推进“数字化引领 结构化升级”工程,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数字化引领 结构化升级”工程,不断提升文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实现文化利益平衡和共享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向技术高端发展演进,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条件,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实现结构优化、流程再造,使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