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先驱者陈汝惠先生逝世十周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了《陈汝惠研究》一书,陈至立同志还亲自为本书题写书名,这是对生前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陈汝惠先生的最好纪念。
陈汝惠先生1950年由新中国首位教育部长马叙伦推荐,随王亚南校长来厦门大学任副教授,先后教授教育学和文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不但提出一整套有关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而且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陈汝惠在教学科研方面最突出的一个贡献是,他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组织一干人马,通过学习、调整、研究后,先编出高等学校教育学的教学大纲,后在此大纲基础上编撰出我国最早的一部《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受到各有关方面瞩目,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陈汝惠的成就,完全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当年一再阐述这个思想:教学原则只是抽象的,是否确实理解它、掌握它,如何丰富它、发展它,要在实践中完成。陈汝惠说,教师不能只输送知识而不充实知识。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要一边犹如油井那样,源源不断供应学生以发光发热的燃料;一边如同海绵般吸收大量的知识来丰富自己。这些必须通过学习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来解决。
美育教育看似有些特殊,但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这美育教学又如何实践呢?陈汝惠指出,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点,美育教育实践的重点要放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上。艺术教育要培养学生从事艺术活动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要培养学生具有艺术创作的才能,要通过接触生活、接触社会,才能达到目的。比如,通过各种艺术展览、作品展览、文艺会演、音乐会以及观看戏剧、电影、文化名人的纪念活动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练习、观察、评价和解释美感的事实和现象,通过有关的座谈会、讨论会等,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的能力,这些都是美育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做法。还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的欣赏和习惯,让他们经常接触大自然,使之胸襟开豁,用积极态度向大自然取得力量、智慧,这些亦可看成是美育教育实践的组成部分。善于把一定的思维、观念、感觉与自然物体联系起来,加强美感并产生想象和回忆,有助于美育教育。
学生的道德教育,更是必须重视实践。陈汝惠认为,实践的内容和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组织学生参观工农业生产部门,参加体力劳动,访问工人、农民,接触民众等,是最好的锻炼和自我教育。陈汝惠对学生道德教育的设想是:⑴加强和延长各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时间;⑵提倡日常生活上自我服务;⑶提倡参加义务劳动;⑷结合本专业特点,利用假期时间与邻近的工厂、矿区、企业、农村订立集体合同,定期参加劳动锻炼。在劳动过程中,提倡爱护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这些实践活动无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总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在陈汝惠看来,只要学校、老师、学生思想重视,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当然,实践应与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从实际可能出发,不宜过多地或单纯地去搞社会活动。
在陈汝惠看来,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各种创造发明,但是,这里的“创造”,主要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去创造新文化,发明或发现新的原理,而是要求学生们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在自己的思想中加工,深刻体会,联系实际,灵活地应用于作业实践和生活实践。在高等学校里,大学生的作业,富于独创性,其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生产实习中的某些活动,具有某些新的特质,已经是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着科学文化了。
陈汝惠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人民的教师,不是有人所说的只是“教书匠”,而应是“新人的创造者”,他们在学习教育学的同时,也有承担推动教育科学继续前进的义务,应当把理论的认识和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活动结合起来,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和理论有所创新。
陈汝惠在强调教学过程理论原则运用的同时,特别重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重要的原因有二:其一,他自己长期从事教学活动,有亲身的体会;其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全国知识分子中开展思想改造运动并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在这当中,陈汝惠在毛泽东《实践论》思想影响下,把自己学习心得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实践,不但写出了多篇论文,而且把它融化于自己主编的《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中,形成了一整套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这些,在当年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在今天仍有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