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文化部主办的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自8月3日至9月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九个国家院团在京城7家剧场演出了32台优秀剧目60余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此次展演充分发挥了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展示了国家艺术院团脍炙人口的保留剧目和新创剧目,荟萃了各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和艺术名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艺术院团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的一次集中展示。8月30日,文化部召开展演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此次展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总结了本次演出保留剧目与新创剧目的得与失。现摘登研讨会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调控民族文化生态环境
仲呈祥
我想说一下这次展演的体会:
一,这次展演活动是调控我们当下人文生态环境和民族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我们的生态已经出现了某些令人忧虑的失衡现象,比如说庸俗、低俗、媚俗的倾向;比如说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出现了重物质而轻精神,重经济而轻文化的倾向;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上出现了重科技而轻人文的倾向。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出现了重个体而轻群体的倾向。在历史观上出现了某些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这些都是令人忧虑的,而这次展演活动就是要使这种在某些方面失衡的人文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一种切实的、有效的调控,让我们的人民能够生活在一种真正的健康向上:繁荣兴旺的文化生态环境里,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真正所在。
这次展演既有经典作品,又有在改革开放现实生活的土壤上创作出来的新作品,真正体现了一种领导文化建设的自觉态度,这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言的“十六字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首先各美其美,我们有优秀的传统节目,如京剧《杨门女将》经历了50年,生动地体现了民族戏曲艺术的审美优势和美学魅力。然后在此基础上防止闭关锁国,做到美人之美。本次展演,也有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比如芭蕾舞《天鹅湖》等。尤其可贵的是在这两条基础上美美与共,把我们民族的优秀的美学传统同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一些好的东西加以交融整合,创作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文艺作品。
二,文艺工作者携起手来精心营造一种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体现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文明水准,也是软实力的核心。虽然有些剧目还有争议,没有关系,好的作品都是在争议当中出来的。所以我诚恳地希望我们各省市有文化眼光和文化自觉性的领导,都要重视这个问题,各省,以省里主干院团也搞这样的展演,这样一来31个省市加上北京带头,中华民族的文化氛围就得到改观了,文化生态环境就得到改观了。
三,我们国家的文艺是个宝塔,盛世文化宝塔的塔座里多样与繁荣我不反对,但有一个底线,塔腰到塔尖肯定选择那种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真正实现了有思想的艺术,同有艺术的思想和谐统一的艺术上品、优秀作品,才有资格推到塔尖。这个展演活动有利地匡正在某些地方出现的在市场看不见手的作用下面利用强势媒体,把本来只有资格在塔座里面占一席位置的东西强行推到了塔尖,而把本来应该在塔尖的东西挤到了塔座,甚至推出了塔身,位置都没有了。这样的展演明确地指明了艺术导向,它匡正或者防止可能出新的问题,已经出现了的就要得到有利的匡正。
最后一点,展演一方面是造就艺术人才,培养演员的,打造一个很好的品牌;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培养造就像我这样的观众。
看重后手棋
龚和德
十分有幸,能够参与文化部主办的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观摩和评审。对这次活动的成功,我有三点感想。
一、新创剧目与保留剧目并举,是这次展演活动的重要特色。过去搞活动,大多重视新作品,现在又重视把原有的好作品翻出来重演,在重演中强化它的保留价值。这样一种新老剧目并举的演出结构,既有利于艺术的创新、开拓,又有利于艺术的积累、提高。实际上是提倡了一种保留意识:今天的新作品要注意明天的留得住。艺术只有实现不断的有效积累,才能真正丰富起来。我以为,这同去年首次颁发“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是呼应着的。
二、已经看到这次展演的两种效应。一是规模效应。如此大规模、高水平的展演引起了首都观众的广泛关注,使这批剧目比平常单独演出有更高的上座率,获得了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竞赛效应。艺术上的进步要靠自由竞赛。这次活动就是文化部给直属院团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的平台。“龙生九子”,舞台艺术上的这九个直系单位,经这一比,就可以大体上看出各自的优势、各自的问题、各自的追求了。我感到他们都十分重视这次活动,可谓精神振奋,力争亮出最好的成绩。
三、可以预期的目标,既是鼓励又是促进。展演后面还有评奖。有奖励和表彰,自然是对既得成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但不是一奖了之。奖了之后还应通过公开评论、内部研讨等方式,推动这些艺术门类和具体剧目的进一步走高。我是特别看重这些后手棋的。其中,敢于有好说好、有坏说坏的公开评论至关重要。包括得了文华大奖的作品,一样应当欢迎批评,才能找出差距,有利提高。重视新创作总是必要的,否则,哪里会有艺术品种或艺术单位的新的生命力呢?但能否存活、能否优秀、能否保留,是个并不比新创作轻松的艰苦的攀登过程。现在的风气是爱吹捧不爱批评,一旦得奖,更容易自我封闭,甚至自封“经典”,实际上有些剧目连保留都有困难,谈何经典!我希望对待评奖要潇洒些,得奖固然好,不得也没关系。重在判断剧目是否有上升的潜质与空间,如果有,能锲而不舍地加以打造,使之真正成为优秀剧目、保留剧目,这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国家文化形象与国民精神品质
于 平
一个月来,国家艺术院团在以国家大剧院为主场地的首都多家剧院进行了优秀剧目展演。参展的9大院团排出了最佳演出阵营并奉献了最优演出剧目。歌剧、舞剧、歌舞剧风姿流韵,京剧、话剧、儿童剧珠闪璧烁,更有那交响音乐会、民乐音乐会、流行音乐会、合唱音乐会声遏行云、余音绕梁……看了部分剧目,再加上我以前对国家艺术院团及其演出剧目的了解,一个强烈的感受是我们国家艺术院团广大文艺工作者,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我们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还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这次展演的成功,给我们良多的启迪:一、一个国家要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展演剧目体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内涵,是我们国家文化形象的真切诠释;二、一个民族要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展演剧目不仅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讴歌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而且以追求崇高、呵护善良、守望诚信的精神发挥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三、一个国家艺术院团要胜任“国家级”称号(有不少院团都立志要当本门艺术的“航母”),就要不断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就要不断创作生产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精品;四、进一步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进一步为我们的人文精神插上当代科技的翅膀。
精彩亮相 还戏于民
——有感于国家院团优秀剧目展演
季国平
作为我国舞台艺术的“国家队”和“排头兵”,九大国家艺术院团32台优秀剧目竞相展演,精彩纷呈的优秀剧目让广大观众着实大饱了眼福,还戏于民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国家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首先体现在展演剧目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上。本次展演的剧目,既有优秀保留剧目,更有近年来新创作的优秀剧目。优秀保留剧目既有传统的经典剧目,也有从国外引进的经典剧目。重视经典剧目的常演不衰,常演常新,让我想起了文化部举办的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评选活动,重视舞台艺术的传承和积累,重视观众和市场的评价,是对文艺评奖机制的一次创新。
新创作的优秀剧目则集中体现了国家院团近年来的创作成果,为当代舞台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各地院团的剧目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特别指出三台歌剧,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青春之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央歌剧院的《霸王别姬》。这三台歌剧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近年来的新创剧目,都是取材于民族题材,有历史题材(《霸王别姬》),有现代题材(《青春之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都是观众熟悉的热门题材,舞台呈现上都有着很强的现代感和形式感,都有一定的观赏性。这三台歌剧风格各异,在歌剧的民族化道路上所取得的成绩是突出的。
国家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同样也体现在重视市场、还戏于民上。此次展演的优秀剧目,有许多已经演出了很多的场次,深受观众喜爱。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戏剧也是传播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学观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当下,我们在反对“三俗”之风时,就更应该以优秀的剧目去占领舞台,引领社会,满足观众。
回归市场,还戏于民,也才能让观众有更多的机会看戏。剧目与观众是通过演出市场联系在一起的,我在这里所讲的回归市场,是指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看戏,而不是简单地要戏剧到市场上去挣钱。剧目与市场一旦形成良性互动,市场的回报既有经济的回报,更是观众精神的愉悦。既然戏剧回归市场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戏,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还戏于民,谁来买单?在农村,自古以来戏曲演出都是在传统的四时八节和民俗活动中,在广场和集市上,普通百姓看戏是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的,现在仍然如此。在城市,国办剧团既然是公益性的,就也应该是低票价的,百姓才能买得起、看得上。国家必须保障普通群众看戏的权利、看得起戏的权利。但现在城市的票价都很高,怎能真正还戏于民?国办剧团的演出不同于国家不给资金的商演剧团,商业戏剧可以根据成本和市场定价,去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公益性戏剧却是不行的。小康社会,还戏于民,政府买单,天经地义。我们为此次国家院团展演的低票价而叫好!
高雅的艺术,庄严的舞台
——欣看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
王蕴明
首都舞台许久没有见到这样的景象了: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由文化部直属的9个国家艺术院团在7个剧场持续演出32台优秀剧目,真是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给首都观众带来如此丰厚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老戏剧工作者,感到无比的喜悦与振奋。
其一,永葆青春的艺术经典。如同久别的亲人重逢,在这次展演中我们又重睹了一些经典剧目的芳华。如国家京剧院演出的京剧《满江红》、《杨门女将》是新中国五、六十年代创演的推陈出新的示范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为全国诸多院团学习移植,剧中所弘扬的爱国主义和高洁情操的民族精神,激励与哺育着几代中华儿女。中央芭蕾剧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奥涅金》、《天鹅湖》是流行西方经年的艺术经典,是新中国引进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艺术经典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不能被“颠覆”,应备加珍护,它不是博物馆中的珍品,而是舞台上的常青树,它需要一代一代的后来人展现它的青春靓丽。
其二,紧扣时代脉搏的艺术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来源于伴随时代潮流的现实生活和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与独特发现。此次展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新剧目鲜活地展现在舞台上。由国家话剧院演出的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心系社稷,直面现实,通过一个老干部家庭的除夕之夜,生动地展示了当今社会生活的横断面。既鞭笞了来自不同层面的腐败现象,又弘扬了革命正气和理想,给人以鼓舞与希望。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虽系改编自上个世纪张爱玲的作品,但话剧编导对其作出了新的解释,舞台上展现着鲜活的当代生活气息,为高雅艺术贴近市场开拓了新领域。由国家京剧院演出的京剧《曙色紫禁城》,由不同的视角和艺术样态在舞台上展现了慈禧太后鲜见的新形象。虽然剧中对某些情节状述与舞台表演尚可商榷与推敲,但其对京剧表现历史题材的开拓与创新的启示意义弥足珍贵。中央歌剧院创演的歌剧《霸王别姬》,在歌剧民族化的道路上显现出新亮点;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演的歌剧《青春之歌》在歌剧表现现代生活取得的新成果,均可圈可点。
其三,令人感奋的薪火相传的舞台景观。以人体自身为手段的舞台艺术其生命特征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后继有人乃生死攸关。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这次展演中,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携手共颂锦绣中华。京剧《满江红》的原作者之一,85岁高龄的吕瑞明,数易其稿,对剧作进行了重新打磨;京剧表演艺术家寇春华、冯志孝、王晶华(《杨门女将》)、话剧表演艺术家雷恪生(《这是最后的斗争》)等老一辈艺术家和中年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袁慧琴、杨赤、秦海璐、辛柏青、戴玉强、金曼、谭晶、朱妍、张剑等领军人物及一大批青春靓丽的青年优秀演员,相继粉墨登场,真可谓名家荟萃,精彩纷呈,呈现出首都舞台一派人才济济、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
话剧需要经典也需要创新
童道明
我看了《向上走,向下走》,因为导演,编剧,演员都名不见经传,但是如果我没看这个戏,是一大遗憾。我说如果从学术的角度上来讲,这个戏的表演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因为这个戏,它的那种鲜明的体现在我们的话剧舞台上也是少见的,它已经到了风格化的程度了,但是走进走出,跳上跳下,是有灵魂的活人。就是说青年人真是有创造力。
国家话剧院参加本次展演,最重要的就是把《这是最后的斗争》拿了出来,因为这个戏它是有一段挺曲折的路走过来了。这个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就是无冲突论还是多多少少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因为这个戏走过来的困难就在于我们很少见这样的作品,我们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主旋律戏剧的话,就我们少见在这样的戏剧里面有这么尖锐的戏剧冲突,这个就是我们不大适应,但是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如果我们有一个剧作家,他对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有信心,他有那种忧患意识,他就可以在舞台上讲真话,他就可以把我们生活中的非常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反映出来,引起更大的群体的共鸣。所以这个戏从创作来讲就是两条,一个是勇气,一个是智慧。本剧的编剧孟兵是有智慧,也是有勇气的剧作家,国话把此剧推出来也显示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
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是中国话剧界的两大重镇,他们进行着良性的竞争,我在想,假如说人艺要让他推几个戏出来,他们会推什么戏?毫无疑问,他们会推一个曹禺的戏。我想说什么呢?就是国家话剧院没有推出经典剧目,哪怕是一个。特别是今年我们在纪念曹禺一百周年的时候,国话没有一个曹禺剧目。
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创新
——中央民族乐团《江山如此多娇》音乐会观后
刘 麟
黄钟大吕 金声玉振 弘扬民族音乐风采;
丝竹管弦 八音合鸣 奏响中华盛世乐章。
这是中央民族乐团《江山如此多娇》音乐会的一副对联。2010年恰逢中央民族乐团建团五十周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场音乐会既是对乐团当前实力的总体检阅,也是对乐团半个世纪以来所走过历程的历史性回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团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发展所做出的可喜成绩。
《江山如此多娇》音乐会主旨在于通过深深根植于我国音乐文化沃土中的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展示以传统民间音乐元素作为依据所创作的接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具有时代气息的佳品新作。中央民族乐团以民族乐队丰富的音色对比、鲜明的个性展示与色彩多变的配器组合,出色地表达了对伟大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倾诉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儿女对祖国母亲深挚的爱恋。整台音乐会就像一幅水墨淋漓的音响画卷,在丝帛般的时空中徐徐展开:烟花三月的大江、光影斑驳的二泉、台湾山地民族的风土人情、内蒙草原上疾驰的马群、天山脚下绚丽的花朵、凌霜的秋菊、傲雪的红梅和中国人民犹如天下黄河般不畏任何艰险的民族精神与波澜壮阔、一往无前的豪情。真个是丝、木、匏、竹、金、石、土、革八音合鸣,尽显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动人风采。譬如刘文金作曲的合唱与乐队《我的祖国》分别采用了半个世纪以来流传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同名歌曲《我的祖国》与河北民间乐曲《淘金令》的音乐元素,二者一动一静、相映生辉。
每一首作品中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出艺术家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继承与创新的思考,看到他们在探索的路上一步步走过的足迹:对古老的箜篌乐器型制的挖掘与改良,和以改良后的箜篌演绎经典古曲的尝试;把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融入大型民族乐队的出色创意;将民族乐器二胡与西洋乐器大提琴并列,展示二者音色对比与各自表现力的探索;以京胡领奏、以京剧传统曲牌的板式发展、变奏,并将其作为民族风格浓郁新作品的演绎……都展现着中国民乐人对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蔚然壮观 实至名归
——观国家艺术院团展演中的话剧与儿童剧有感
黄维钧
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不仅盛况空前,而且质量上乘,不愧“优秀剧目”四个字的定性。所谓“优秀剧目”就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在高层面上的统一。我只看了话剧和儿童剧两大门类,不仅心满意足,还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国家话剧院的四台戏,充分体现其秉承传统、依托实力,打造精品力作,同时实验、探索引领戏剧新潮流的剧目方针。四台戏中使我欣喜并且震撼的是《这是最后的斗争》,因为这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面生活,观察深入,思考深刻,正视问题,勇于揭示,而又导向鲜明的真现实主义之作。在艺术上该剧视野开阔,结构紧凑,演出上乘,形象生动;有几个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戏剧人物画廊中过去所未有的。此剧得以上演,成为领导支持、观众欢迎、专家认可的优秀剧目,足见国话的水平和胆识。对此所产生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觑。
再一出戏《向上走向下走》分外令人垂注,因为它是国话全部80后组成的新锐创作团体的作品。戏的特点是独到的叙述方式,一个以悲喜交集为内核的故事,以极度夸张、变形甚至乖离的闹剧方式来表现。粗粗看去,仿佛有点“无厘头”,但稍加留意,你会感到在嬉闹和荒唐的后面都有一个合理的心理或情感依据。整个戏使人乐不可支,又品尝到基层卑微人群的人生况味。这些80后新锐演员都有出色的喜剧表演技巧,说唱做舞功夫全备。喜剧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出戏的艺术性、技巧性、趣味性是相当高档的。
国家话剧院这四台戏的配置意味深长。人们批评泛娱乐化现象,反对“三俗”,光靠口诛笔伐是不行的,要用真正的丰富多彩的优秀剧(节)目去满足观众健康的娱乐和审美的需要。国家话剧院的示范和导向做得好。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三集连续剧《西游记》使人喜出望外,只觉得有趣有意,丰富多彩,不仅好看,而且耐看,除了观赏价值,在创作(改编)方法与演出方式上也有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在当今颠覆、拆缷、曲解古典名著大行其道之时,这部连续剧采用“忠实于原著精髓,将古典名著与现代艺术手段融为一体的创作方针”,这是奠定此剧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