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钩沉趣考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0年11月07日 星期日

    沈从文没有回复胡乔木的信吗

    任葆华 《 博览群书 》( 2010年11月07日)

        1953年9月,胡乔木曾致信沈从文,表示愿为他重新返回文学创作岗位作出安排,后又安排严文井出面商洽,约他写历史人物卅种。有一则史料可作为此事佐证: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编辑《大公报》文学副刊时培养的作家严文井,在“文革”中写的交代《关于胡乔木的材料》(1968年11月21日)中说:“1951年(具体时间忘了),沈从文给胡乔木写信希望安排他搞创作。胡乔木把这件事交给我办,让我找沈从文谈话,并找郑振铎给沈从文安排创作的时间。1952年(此处时间严文井记忆有误,应为1953年。作者注)胡乔木又让我找沈从文,劝沈从文写历史人物故事,胡乔木还为沈出主意,开了一大串‘历史人物’的名单(内容已经忘了),让沈一个个都写出来。后来,不知为什么,沈从文没有把这些‘历史人物’写出来。”(李辉:《沈从文图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P94)可当胡来信,愿为他重新返回文学创作岗位作出安排时,沈从文却感到踌躇和犹豫。因为就在这一年间,他接到开明书店的通知:其作品因内容已过时,凡已印和未印的作品及纸稿,均代为焚毁。这一件事给沈从文精神打击很大,工作挫败的感觉极为强烈。

        在沈从文留下的书信中,我们至今尚未发现有沈当年回复胡乔木的信。倒是稍后(即当年11月),沈从文在给周扬的一封信中言及此事,说道:“老朋友为公为私,多以为我还是得写点小说,一面对国家有益,一面对个人生活也会稍有转机。照我理解说来,用我的笔来讴歌新的国家种种,是应分的。来描写在万千种不同工作岗位上,为了国家明天,而热心忘我努力的人,并鼓励年青一代向前看去,这种发展,不仅要改变中国面貌,还要改变世界面貌!我的笔如果还能好好用几年,是应分为这个目的而使用的。不待鼓励,我也要这么用笔来赞美历史和党的领导的。因为我还爱国家。但现在就坐下来让国家养着写文章,我觉得不大好。”(《沈从文全集》19卷,P370)信中希望周扬和胡乔木商量看能否由他牵头组织一工作组,进行陶瓷和丝织物花纹的研究。许多学者由此都认为,沈当年迟迟没有回复胡乔木的来信,甚至可能是没有回信,而是通过致信周扬,间接地回答胡此前来信中的好意。黄永玉在《太阳下的风景》一书中最早持此说,后来凌宇的《沈从文传》、吴世勇的《沈从文年谱》和沈从文的儿子沈虎雏先生所编《沈从文年表简编》(见《沈从文全集:附卷》P46)等权威资料,皆赞同如是说。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最近翻阅《胡乔木书信集》一书,我有了新的发现。1984年黄永玉曾把自己新出的《太阳下的风景》一书赠胡乔木。胡当年3月1日为此专门致信黄永玉,感谢他赠送《太阳下的风景》,并对该书中存在的错误作了订正。黄永玉在该书154页中谈及胡致信沈从文一事时写道:“一位我们多年尊敬的、住在中南海的同志写了一封信给他,愿意为他的工作顺利出一点力气。我从旁观察,他为这封回信几乎考虑了三四年,事后恐怕始终没有写成。凡事他总是想得太过朴素,以至许多年的话不知从何谈起。”(三联书店1984年3月版)胡在谈及该页存在的问题时说:“这里说的事实恐不准确。沈先生不太久就回了信,如非‘文化大革命’这信当还在。我写的信本身有缺点,不合他的所长,而又没有当面征询他的意见;如果当面谈了,我想是可以真正‘出一点力气’的。当时听严文井同志说他也在搜集写一个长篇的。总之这怨我为人谋而不忠和不终。我是第二次看这篇文章了(在湖南出的选集里看了一次),每次都觉惭愧。恳求你在此书再版或此文再印时,将‘多年尊敬’改为‘熟知’。这已够夸张了。”(《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书信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P559)据胡乔木信中所讲,沈当年“不太久”就给他回了信。我觉得作为当事人,胡的话应可信。一是因为胡说此话时,沈从文先生尚在世,事情并不难证实。并且以胡的身份和地位,不可能会说谎;二是“文革”中,胡乔木确实有不少私人信件被抄走,我认为其中应该包括沈的来信。1987年7月16日胡曾专门致信时任中组部部长的宋平,要求抢救有关信件。他在信中写道:“我有一些很值得保存的信件(如郭老和其他文人学者的来信),经‘文革’抄家后至今只发还毛主席的部分信件(其余存档案馆可以索取清样),但上述信件据档案馆王明哲同志说连同检讨等等送交中组部,听说不久即将全部销毁,急待抢救。请批示有关同志办理。估计不止我一人有这样的问题。”(《胡乔木书信集》,P735)三是胡之说法,沈从文应该有机会晓知,但未见他有否认胡之说法。四是依沈从文之个性来推测,他不大可能不回复胡的来信。因为他是一个非常重视礼尚往来的人,即使是陌生人来信,他也总是及时给予回复的。面对中央领导胡乔木主动提出帮助的来信,喜欢写信、且处于困境的他,不可能不回信的。五是他能主动写信给周扬回应此事,岂有不回复胡乔木专门来信之理?否则,从情理上怎么也说不通。

        因此,我认为,胡乔木的说法真实可信,沈从文面对胡的来信,虽感到踌躇,但应是在“不太久”就回复了胡的来信。那种认为沈从文当年未回信胡乔木之说,并不成立。请大家以后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近日,我致信沈从文的二公子沈虎雏先生,征询他就此事的看法。他在回信中说:“关于沈从文给胡乔木回信事,我是看了你信才知道这新情况。应该是可信的。谢谢您!胡乔木去世后他女儿曾跟我联系,问有没有胡的来信,可惜没有。我也问她有没有父亲给胡的信,也是没有,但她没提到曾经有过,被抄走的事。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回看了全集附卷46页的叙述,‘迟迟没有回信’和后文‘间接回答了胡乔木的好意’,有机会再版时应修改,但‘他感到踌躇’是事实。我曾旁听过他和刘祖春就是否‘归队’的不止一次谈话,刘是专为此来和他沟通的。如有必要,日后年表简编也可以补充几句。”看来,沈虎雏先生也赞同我的看法。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本文编辑 李文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