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故事】
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党委书记、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原主任 赵 川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作为石家庄市疾控中心主任,我统筹调度,带领疾控人员连续奋战,全市排查出29例确诊病例和9例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20万余人次,准确率100%;近日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我在紧抓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医院发展方向、抓好基层工作调研的同时,将院感防控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带领全院采取最严密最周全最高效措施,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专业防线,切实保障母婴健康与安全。
2020年1月20日深夜,某医院接诊一位72岁从武汉来石探亲的疑似发热病例。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立即用最短的时间对病例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带回了咽拭子和血液样本。次日凌晨接到报告,样本初筛阳性。按照之前制定的应急预案,我们立即采取措施隔离患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经过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部署,终于赶在早晨7点上班前,将6名第一代密切接触者全部追踪到位。经国家疾控中心确证,这例患者是河北省确诊的第一个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疫情防控期间,从指挥调度室发出的每一份材料、每一个数字我都要仔细审核,我和我的团队每天都要对疫情进行分析和研判。
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我们的头脑和思路必须始终做到清醒和明晰,因为我们肩负着全市1000万百姓的健康和安危,我们肩负着守好北京“南大门”的使命。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责任担当之勇,更要有科学防控之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和我的团队彻夜加班,我整整40余天从未回过家,与一线人员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评估、同研判。工作起来经常熬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可同事们每每在第二天看到我时,都半开玩笑地说我犹如“打了鸡血”。
我有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奔赴四川实施卫生支援;2016年洪涝灾害,我深入灾区部署指导救灾防病……30余年的职业素养,让我在疫情早期就建立了“日碰头、日例会、日会商”工作机制,提出了战时“八项纪律”和“八项基本要求”,形成了“五式”流行病学调查法、精准判定密接“五要素”、外地协查密接“123”工作模式、精准核酸检测六个关键环节、消毒指导“六快”工作法、物资保障“三着力两坚决”工作法等经验。
2020年9月,我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心情太激动了!尤其是听到对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感觉备受鼓舞。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它属于全市卫健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要继续守初心、担使命,继续为健康事业作出贡献,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耿建扩、陈元秋 通讯员王凤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