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11月27日电(记者刘艳杰、朱楠)“接地气、聚民心、相扶助、促和谐。”11月27日,由光明日报编辑部、山东省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守望互助 和谐邻里”研讨会在青岛市举行。
11年前,青岛一位叫孙睿涵的小学生春节时去给邻居拜年,有的邻居因为不熟悉反应冷淡甚至不开门。她后来在学校提交了举办“邻居节”的建议,得到了市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创办了“邻居节”,至今已举办了11届。光明日报在今年5月25日对此事刊发头版头条,并持续进行了系列报道。今天的研讨会上,孙睿涵回顾了“邻居节”创办过程。青岛市市北区阜新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健说,“邻居节”对社区融合作用明显,让居民感到了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度。市北区委书记刘建军指出,11年来,市北区“邻居节”由小变大,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塑造。
与会专家也对“邻居节”的社会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南开大学社会学研究员、民政部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唐忠新认为,今天的邻里依然是构成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所长、历史学院副院长朱浒从历史文化与社会救助传统的角度,对如何在地方社会中把公益精神与道德规范的重建结合起来、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当中探索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青岛社科院研究员刘同昌提出“邻居节”应该坚守下去,增加节日气氛,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一个全市的节日。
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惠新安,光明日报编委、机关党委书记张碧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段桂青,中央文明办、青岛市相关部门同志参加了本次研讨会。